晋察冀日报相关论文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的机构报,是晋察冀边区坚持抗战的文化和思想阵地。新......
【正】 关于大生产运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党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
<正>《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作为中国的全国性报纸,《......
1937年至1949年是中国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众多革命根据地,坚持对敌斗争,同时党的新闻事业在根据地......
1951年10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出版发行,迄今已60多年了。很少有人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纪念的最好方式是"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河北省阜平县城西南马兰村属下,有一座仅有十来户人家的坡山村。坡山村很小,小到连《河北省分县地图册》和《阜平县地名资料汇编》......
华北联合大学,即华北联大,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成立,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将联大迁往晋察冀边区。1939年11月7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烧杀下,造成晋察冀根据地内社会环境严重破坏和传染性疾病迅速蔓延......
<正>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牺牲的58位烈士中,有47位烈士的亲属至今没有找到。96岁的原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张致祥和夫人82岁......
期刊
《毛泽东选集》版本考述施金炎《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诸种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出版数量多,影响大。据统计,国内外以“毛泽东选集”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原湖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雷行应本刊之约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作者系抗战时期我党创办的《晋......
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日报》在河北阜平地区出版了3年半的时间,体现了《晋察冀日报》"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游击出版的出版特点......
<正> 1937年12月11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首次由中国共产党出版的地方机关报《抗敌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抗敌报》(1940年11......
<正> 1912年2月26日邓拓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道山路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邓鸥予在中学任国文教员,母亲严佳绮是......
<正>194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通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文章记述了发生在一个多月前......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又非烟。”是1959年邓拓离开人民日报时念的一首律诗。这里所指的“二十年”,当是在晋察冀日报与人民日......
《晋察冀日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创办的报纸之一,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持续时段最长......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
(以牺牲先后为序,性别仅女性加注)(1)应唯鲁(沈鞠如),女,浙江宁波人,共产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底,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地区,任......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作为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舆论界的权威和旗帜,是边区抗战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渠道,在充分......
《晋察冀日报》创刊于1937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出版时间最长的中国共产党党报,它在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
<正> 今年八月二十日,在邓拓同志追悼会上,原晋察冀日报的战友们写了不少挽联,其中有两幅引人注目: “一腔忠贞文章满纸书生奋挥如......
1948年,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统一两大解放区和华北各野战兵团与广大地方武装已......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邓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思想,而报刊批评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他对报刊批评必要性的阐述,对新闻批评方式......
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日报》有大批青年骨干力量,这批报人群体有独特的身份特征和对新闻事业的认知与追求。这些青年报人活跃有......
“千古伤心文字狱”“八方泪洒马南邨”。这是人民日报全体同仁献给邓拓同志挽联的上下联末句。这位当代文豪不幸在“文革”中含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