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ea相关论文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和高产高效栽培提......
本文叙述了国审优良玉米杂交种粟玉2号的选育过程,并对其综合表现、特征特性、适应种植区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进行了描......
玉米(Zea mays L.)兰卡种质(美国兰卡斯特种质)代表系MO17引入东北地区种植以后,针对MO17在东北地区表现晚熟、雌雄发育不协调等缺点,......
概括了热带和亚热带玉米(Zea mays)种质特别是来自CIMMYT的群体或基因库在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了接力式改良和组配半外......
以植物内生菌提取物(AAC-2)拌种预处理玉米(Zea mays L.)种子,在10%PEG-6000胁迫模拟干旱环境下,研究植物内生菌提取物AAC-2对玉米幼苗......
运用裂区设计法,对遵义市主推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的密度试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3 174株/667 m^2增加到4 ......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Zea mays L.)衣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等对玉米衣的表面多孔性、吸......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9种转基因玉米(Zea mays L.)的可视化膜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紫外交联技术,将9种转基因玉米特异性探针及内......
以玉米品种丹科2151为材料,在辽宁不同生态气候区域选择6个试点研究该品种的最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倒伏等因素,丹科......
陇东旱塬区玉米(Zea mays L.)高产集成技术是以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集成组装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应用+适期早播、宽窄行密植+病......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
以EMS诱变获得的高油玉米(Zea mays L.)突变体ce03005为材料,对植株的穗位高和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玉米1......
根据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B73 ZmERF5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利用PCR技术分别从玉米自交系Hz32(耐渍系)、Mo17(敏感系)中克隆出该启动子......
根据玉米内源ZEIN基因建立了茶叶中掺杂玉米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标准CTAB法适合提取茶叶样品基因组DNA,实......
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4112"选自瑞德种质B37Ht和U8112的二环系,具有配合力高、综合农艺性状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采用"4112"组配的玉......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应用"3414"试验,按照缺素区相对产量50%、65%、75%、85%和95%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划分为4、4、5......
以玉米(Zea mays L.)永优系列4个品种为材料,根据2014年和2015年黄淮海地区12个代表站点田间分期试验的生育期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
采用光合仪监测河北坝上地区玉米(Zea mays L.)、谷子(Setaria italica)、莜麦[Avena chinensis(Fisch.ex Roem.et Schult.)Metzg.]的光......
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华玉11、郧单20采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宽行距90 cm,以利于快速通风散湿;幼苗定向移栽,通过提高群体植株......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抗逆相关转录因子ABP9在玉米抗逆应答中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理。[方法]以2叶期玉米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通......
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亲本自交系87.1和综3为受体亲本,以糯质、抗病性较好的玉米自交系衡白522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
用甜菜碱溶液处理玉米种子后,对玉米幼苗进行NaCl胁迫,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玉米幼苗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有......
以玉米(Zea may sL.)根尖为材料,研究了重铬酸钾(K2Cr2O7)对玉米根尖的致畸效应。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为诱变剂,测定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
为了比较玉米(Zea mays L.)(C4)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3)黑暗向光照变化过程中的光诱导适应性反应,对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以优良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抗感杂交组合(R15×掖478)的R群体为材料,构建了239个分子标记(包括151个SSR标记和88个AFLP标记)的玉米......
通过^14C-示踪方法,研究了在籽粒发育前期饲喂果穗叶后^14C-同化物在植株及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果穗是灌浆期的主要库器官......
以玉米(Zea mays 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
研究选取11个东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自交系,以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了2,4-D、BA、L-脯氨酸、水解......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在土壤与植物系统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
利用国内不同玉米(Zea mays L.)杂种优势群的5份代表自交系与来自CIMMYT的6份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6个自......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铁源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高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其吸收磷......
根系形态以及生理特征与作物养分水分高效利用密切相关。利用根系发育突变体是研究根系结构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多年来,一......
玉米胚大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研究以Mutator(Mu)转座子诱变的M5和BC2F2群体为材料,采用数码成像和Photoshop软件相结合的......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是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二氧化碳固定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在C4和景天酸(CAM)植物光合作用......
利用70对SSR引物,对30份玉米地方品种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检测,每一份种质包含来自两个不同繁种年份的供试亚群体。取样方法为DNA混合......
再生水应用于农田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和解决污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作物抗氧化酶系统变化是其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响应的较早......
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克隆功能基因的新方法。随着玉米(Zea mays L)大量EST序列的公布,......
52333Dt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出的玉米矮秆突变材料,矮秆性状由一个新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定名为Dt。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5233......
类黄酮作为一种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在玉米籽粒中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对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分析,对......
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单作、玉米间作白芷(Angelica dahurica)、玉米间作......
玉米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汞并积累在食用部分,通过食物链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为研究玉米对重金属汞的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筛选......
根据华玉11参加湖北省2010-2011年玉米(Zea mays L.)区域试验及西南地区各级试验的表现情况,利用产量平均值、变异系数、丰产性参......
玉米(Zeaznays L.)地方品种是具有丰富遗传变异和有利基因的宝贵基因资源。鉴定地方品种的表型和基因型筛选优良种质,是利用地方品种的......
研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显示紫星凤梨(Guzmania‘Luna’,C3植物)、玉米(Zea mays L.,C4植物)的光合速率......
本研究将从大麦中克隆到的大麦胚乳特异型启动子HorD和小麦中克隆到的小麦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Granule-bound starch s......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 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