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强度相关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写为IC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继农业革命、工......
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稳定以及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新基遇”,在推动城市绿色产业链关联以及传统污染行......
文章基于构建的“四化”衡量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分析减排视角下“四化”建设与碳强度的解耦状态、作用机制及影响关系。研究......
由于各类船舶碳排放特性存在差异,在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下计算船舶碳强度指标时会涉及船舶分类问题。为便于根据船舶分类计算相应类......
气候变化是环境领域备受关注的议题,减少碳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各国......
中国的改革至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很大成绩,国民经济总额居全球第2位,平均收入跻身中等收入发达国家队列。伴随而来的是,它又......
“十四五”既是中国全面增强金融普惠性的重要阶段,又是“碳达峰”行动的关键窗口期,国家大力推行的金融普惠政策亟待探寻推进数字化......
油气能源及其炼化、石化产品是现代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石化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低碳+工业"将成为各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它有着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我国工业庞大、重化工特征明显、增加值率偏......
“十一五”以来,中国围绕降低碳强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降碳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降碳减排工作并体现了碳治理的中国特色。随着碳达峰、......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实......
中国的气候变化和CO2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018年4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该......
文章通过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测算甘肃省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而运用VAR系统对甘肃省碳强度和碳达峰进行预测分析得出:甘肃省将于......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立两种区域碳交易情景,以最小化碳强度为目标,分析区域碳交易对经济、环境的潜在效应.研究结......
以国家低碳试点政策为拟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8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研究国家低碳......
在估算各省域碳强度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时空跃迁测度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人口密集程度等因素的......
根据甘肃省经济社会、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的现状分析,在研判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特征、历史......
本文以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份(除中国西藏自治区、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外)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细分产业结构及调整过程对碳强度的影响,......
自2013年宣布在七个省市实施碳交易试点以来,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碳交易本身作为一种市场减排机制,业已成......
分析区域碳强度的区域差异有助于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碳强度的削减有利于减少极端天气发生、减缓全球变暖以......
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包括雾霾在内的环境问题受到国内外舆论的的极大压力。能源的大量消耗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
学位
文章以"数量脱钩"为视角,对中国入境旅游碳强度变化率与旅游经济增长变化率进行绝对数量脱钩分析,并计算了两者在碳排放峰值设定下......
广东和云南分别作为国家经济发达和落后的地区,其工业高碳行业的识别及排放差异化研究,对省级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低碳经济目标管理制......
我国已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很快就要分解到各省区市。为研究天津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景,本文首......
为了解工业碳强度分布变化演进过程,有必要对不同工业碳强度的行业分布差异和收敛性变化轨迹进行研究。文章结合分布差异测算和收......
为了分析碳减排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碳减排比例引入生产函数,将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了考虑碳减排成本的内......
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基于1997-2010年中国的其中30个省市的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碳强度的差异,并......
为了实现新疆经济发展和减排目标的双赢,文章根据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通径分析度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并......
探究碳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对于中国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实现2020年减排承诺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中国1995-......
摘要:排放权交易是在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充分运用于环境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和实现环境与社会和......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三次产业比例的相互关系及与碳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三次产业比例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产业结构变......
本文估算了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5-2010年的人均CO2排放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广义矩法对影响我国人均CO2排放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政府推进减排的 手段阐释了我国碳市场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对试点碳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进而通过试点市场交易额、交......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12年时间区间,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排放系数缺省值,......
我国已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二五”期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已经分解到各省区市。文......
本文利用目标规划方法构建了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政策情景下,能耗结构优......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
<正>造纸业作为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其CO2排放量核算分析对于我国控制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本文基......
摘要:以在我国造纸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制浆造纸联合工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近期,海事界争论和期待已久的IMO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短期减排措施终于有了明确进展,11月中旬召开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7......
利用变异系数和脱钩指数研究了中部六省碳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碳强度的变异系数呈现波动性的下降趋势,说明中部六省碳......
计算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强度,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碳强度与......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各级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特征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