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群体相关论文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之一。温度是影响刺参生长繁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夏季高温频繁......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转录组中微卫星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人工选育鲤4个连续世代共计15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30个位点的扩增共得到26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
本文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水系(长江、黄河、辽河)中华绒螯蟹的6个野生和选育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943......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并且具有较大的出口创汇潜力。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大......
本研究针对中国对虾选育群体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es,WSSV)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不同中国对虾家系自......
1.一冬龄吉富罗非鱼成鱼的生长比较 本文对随机选取的192尾一冬龄吉富罗非鱼成鱼,进行主要经济性状包括体重、体长、体高的测量,......
[目的]明确凡纳滨对虾连续3个世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及近亲繁殖对个体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种质改良提供理论......
利用微卫星DNA技术对刺参微卫星标记进行筛选及其群体分析。首先,对刺参不同部位的DNA提取效果进行研究,分别以CTAB法、SDS法、Seg......
中国对虾亦称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由于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低温、品质好等优点,曾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处理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选育群体存活、窒息点、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盐度处理对鳃......
本研究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法于2008年(F1)、2010年(F2)以及2012年(F3)分别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
选择压力是驱使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同的选择压力可能导致群体不同的分化方向,对群体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鲤(Cyprinus car......
本研究首先通过主要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patibilitycomplex,MHC)Ⅰ类α2结构域基因序列,对我国团头鲂自然分布区的4个野生群体......
通过分析中国对虾人工选育两个群体WSSV感染相关免疫与生化因子的变化,研究选育的两个中国对虾群体对WSSV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结果表......
福瑞鲤是以建鲤和黄河鲤及其正反杂交种为基础选育群体,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4代BLUP家系选育,培育出来的优良养殖新品种。福瑞鲤体型......
抗逆选育引起的遗传变化不仅源于DNA序列的变化,也有来自于表观层面的修饰改变。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耐高温新品系......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
福瑞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基础选育群体,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良鲤鱼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型......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了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该研究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
通过分析中国对虾人工选育两个群体WSSV感染相关免疫与生化因子的变化,研究选育的两个中国对虾群体对WSSV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结果表......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
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易捕性状人工选育鲤(Cyprinus carpio)的4个连续世代共计15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世代(F1-F4)的平均等位基因......
人工驯养和选育是家养动物适应性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引进群体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驯养和选育,是研究鱼类在驯养、......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
进行群体选育时,因近交机率增加和有效亲本数的减少,可能导致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选育群体的性状衰退。为监测长牡......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征11)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
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群体(Molokai、OI、SIS和Kona Bay)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32个等......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世代大口黑鲈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第2~4代选育群体及南水群体(对照)共120......
摘要: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对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采集的蓝鳃太阳鱼亲代、人工繁殖获得的F1-F3代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
皮南肉牛是利用南阳牛和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杂交选育而培育的具有较好肉用遗传特点的新选育群体。自1986年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牛冻......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野生刺参和两代选育刺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在三个刺参群体中共扩增获得43个等位基因,每......
采用放射性免疫(RIA)和组织学切片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选茼群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与性腺发育特点的关......
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优良品系选育群体作为试验群体,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头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背......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标记位点中,每个位点的等位......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第一代和第六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在20个10 bp随机......
家养动物是研究长期人工选择对动物基因组产生选择效应机制的独特对象,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一种受人工干预(驯养、选......
通过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COI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研究了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3类遗传生态群体(包含4个野生群体、2个驯养群......
为了解人工选育对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采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了华南鲤4个连续选育世代(F1、......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研究对4个野生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和吴江)和2个选育世代(F1和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