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性相关论文
《中庸》继承并拓展了《论语》中“己—人”关系思想,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己—物”观.其开篇立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是人生哲学建立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争论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问题之一。但中国古代思......
略述程朱理学的神学色彩和无神论意味王学义程朱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体系,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正是在这个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容了......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以诙谐调侃的姿态和嬉笑幽默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以大众题材和市民路线为特征在中国影视文化市场占得......
“合喙鸣,喙鸣合”一句出自《庄子》中的《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
“慎独”乃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我们有必要在解析慎独的词义基础上从主体性、人性本善、修养功夫、道德境界四个方面......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他颖悟夙成,少从胡宏问程氏之学,遂潜心理学,终成南宋道学之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
朱熹以重现三代之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理想,他提出了教育教化、礼法相济、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进行财富调节等措施。......
阳明晚年揭橥“致良知”说,整合本于《孟子》的“良知”于《大学》的“致知”之内,这是阳明于朱子之说不相契而殚精竭虑、历经百死......
本文认为“道”范畴是泰州学派王襞审美人格思想的高度凝练,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审美人格本体论的“自然之谓道”;二......
未发已发是理学和心学共有的一对范畴,涉及到相关的诸多范畴,在各自的理论机制中未发已发的指涉及意义却大相径庭。朱熹的理学成为......
在中国哲学史里,人性论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值得探讨的核心问题。孟子最早建立较为系统的人性理论,他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儒家以追求、完善道德为价值诉求,从孔子开始,就对义利关系十分重视,义利观也随之成为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原始儒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和屬於王陽明的工夫論,他論中和從動靜開始,中經未發已發,達於中節之和。所論涉及自然、人文,尤其以心性論為重心,展現其本體見......
“慎独”源出《大学》、《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在《大学》、《中庸》二书里,慎独主要为自知、不自欺的内心诚实之意。明......
本文围绕四书之一的《中庸》篇,从儒家的天道信仰、自我修养和社会教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和义理阐发,例如何谓“天命之谓性......
“天命”一词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天帝的旨意和命令,也指必然性命运及先天的禀赋。天命观最早见于甲骨文,汤革夏命,周革殷命,都托天......
“性”与“气”之关系,是宋代道学工夫论的一大关目。“性”与“气”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语汇。自先秦孔、孟以来,儒家后学无不......
以理为第一原理,朱熹上承二程,既表现出某种构造形上世界图景的超验趋向,又延续了儒学沟通天道与人道的传统。通过理气关系的辨析,......
二程道德修养观是其伦理思想的精华,是连接其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虽然二人哲学本体论的倾向不同,但在伦理思想上,二程基本上是一致......
原文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三联书店,2016年,44万字。本书指出,从宋代到明代,理学存在一个从二元论到一元论转化的倾向。刘蕺山站在心学的立场上,广泛吸收理......
山东济南南大寺嘉靖七年《来复铭》通常认为是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的一段文字,因其时代较早,所以颇为大家注意。本文试图仅仅从理学......
关于风格 近些年书坛大概有三种现象:一种是传统功夫不深,凭自己的才气、聪明,便急于琢磨所谓的风格个性;一种是有传统基础,讨得古人......
一 郭店楚简的13000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70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文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文献中,也不论它......
本文从儒学内在的义理发展来推断《中庸》成书的早晚。通过考察儒家心性哲学的三个大问题,即天道性命的上达与下贯、仁的内化与......
北宋哲学家二程的情礼思想包括缘情制礼、以礼促情、以礼制情三个部分,其特点在于,二程是情性皆善论者,缘情制礼之“情”发自纯善......
宋明理学开山周敦颐从《易经》人手提出了一个宇宙生存论作为理学的哲学基础,他认为宇宙的本体是太极,因其无形无声,无始无终,又叫......
人性论是朱熹以“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通过对朱熹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天......
摘 要:“才”是材质之性的业力与姿彩,“学”是天命之性的工夫与践行。前者纷呈而殊异,无助于统一的社会教化之养成;后者尊一而承续,有......
论朱熹的人性学说李文朱熹人性学说不仅是对理学的贡献,也是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史上的高峰。研究朱熹人性学说,对于深化我们关于中国哲......
<正>明初理学家薛瑄思想最有新意的部分是论证“一个性字”。他认为“性”是万物的本源,万善的来源,因此,为学最要紧的就是明白这......
朱熹人性论浅探江高鑫自从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肇端了人们对人性问题的探讨以后,千百年来,名士硕儒们对此各抒己见,纷争......
立足于对人生境界的道德设计和理想追求,是先秦儒家人生哲学的核心。到了宋代,朱熹作为新儒学集大成者,在重建人的哲学中,系统阐述与发......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想召唤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完美人格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爲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
读了张武同志《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一文(以下简称《分歧》①,颇受启发。但文中的某些看法值得商榷。兹陈浅......
<正> “仁”是孔子古典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的“仁”,是当时社会“血缘·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宗法思想的素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