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马氏文通》中的接读代字“者”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文通》把“者”字归入接读代字,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文章通过对大量例句的分析,运用标记理论,认为“者”字应该是名词化的标记,将非名词性的词或者短语变成名词性的词或者短语。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名词性“者”字短语的组成成分和语法功能。
其他文献
《肘后方》一书从成书到定型的过程十分复杂。本文从词汇角度考证,证明现存本《肘后方》内容的确经过唐代医家的增订。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论治疗水肿有“开鬼门”之法,“鬼门”是什么部位?论者纷纭。本文通过详细的考证,指出,“鬼”与“委”、“涹”、“溾”、“渨”、“归”、“尾”、“浘”音转义通。“鬼门”即排泄秽浊水液之门。“开鬼门,洁净府”,就是利小便,使膀胱(净府)洁净。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部石刻拓本图录汇编,所收石刻数量最多,体例亦善,是文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是书中也有不少缺失错误之处,影响了文献的准确利用。该文就书中隋代以前的所有拓本图录在时间误断、书体误判、著录标题错误、著录重出、误判墓碑为墓志、碑刻产生时代失考等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校正,便于此项文献发挥更大的作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瘅”字云:“王砅注《素问》‘黄疸’云:‘疸,劳也。’”“王砅”为“王砯”之误,而“王砯”又乃“王冰”之误,故段注“王砅”当为“王冰”。
班固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其所著《汉书》是与司马迁《史记》齐名的史学名著。两汉时期,班姓名人颇多,是其姓氏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但班姓来源久远复杂,可从黄帝的姬姓,一路追溯,经历了芈、熊、若敖氏、斗、斑、班等姓氏变迁。
本文从师生交流、教师交流、中医药文化宣传、传统文化展示以及时事评论五个方面,探讨了网络博客在医古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基于网络博客平台的医古文教学法值得推广,同时也需要教师在亲身实践中大胆尝试,采用更多的新方案使得此法更完备。
在大量的草书医方判读相当困难而致西夏文医方解读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本文尝试从单个方药“芍药柏(檗)皮丸”的解读入手,探讨西夏文医方解读的可行途径。在系统梳理出中医文献中“芍药柏(檗)皮丸”的不同配伍、不同记载的基础上,结合这些材料对西夏文反复辨识,识录出了一篇基本清晰、完整的西夏文“芍药柏(檗)皮丸”。这一“芍药柏(檗)皮丸”大致可与金代医学家刘完素的“受真芍药柏(檗)皮丸”勘同。
《医古文》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中医古籍文献的能力,是古代汉语在中医古籍方面的延伸运用。本文就医古文课在综合人文素质及中医专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作用进行了论述。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作为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的学科,在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史文献学科主要从医学和社会人文学方向阐述中医学术特点和历史成就,其教学和研究内容,注重提高研究中医文献的水平和整理古医籍的能力,以整理总结中医的历史成就和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本文就医史文献学科的内涵,以及如何加强医古文教学,以促进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熟练阅读中医古籍的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医古文课程理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医古文要超越语言工具课的限制,向医学人文思想教育方向拓展,增强课程的内涵。我们认为应该积极推进医古文教学改革,深化医古文课程建设。以医古文课程内容为载体,适时开展医学人文思想的教育与讨论,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