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膜处理煤矿矿井水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海峡两岸膜法水处理”院士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PP膜对煤矿矿井水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PP膜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操作条件对PP膜的运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P膜处理煤矿矿井水,出水水质中COD含量为10.43 mg/L,去除率达87.81%;浊度为0.43 NTU,去除率达99.63%;悬浮物SS含量为28.01 mg/L,去除率达81.13%,COD和悬浮物SS指标达到国家《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规定.系统运行采用在线反洗,PP膜的通量能稳定维持较高水平.PP膜适用于煤矿矿井水的处理应用.
其他文献
内容·朗盛化学液体净化技术部介绍·朗盛反渗透膜特性·朗盛离子交换树脂特性;·朗盛膜和树脂应用在废水资源化案例一·朗盛膜和树脂应用在废水资源化案例二LANXESS-全球领先的精细化学品供应商
会议
A novel homogeneous braid-reinforced (HBR) Poly (p-phenylene terephthamide) (PPTA)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by dry-wet spinning process, which consisted of PPTA separation layer and PPTA
The pressure energy of fluid flow is one kind of reusing resources in various process industries.This study introduces a Supercharged Rotary Pressure Exchanger (S-RPE) that can increase the pressure e
Pressure Exchanger acts as an intermediary device that transfers pressure energy between liquid streams of different pressures.This work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to introduce a novel disc-type pressure
目的:研究伴生物质对何首乌中药水提液微滤过程的影响.方法:从物理化学参数、有效成分膜透过率、高分子膜截留率及特征指纹图谱多角度分析不同压力、流速及膜孔径条件下微滤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条件下微滤过程中膜污染机理.结果:微滤精制前后,电导率与浊度变化显著降低,pH与黏度变化较小;高分子截留率随膜孔径增大而降低,随压力、流速增大而增大;指标成分透过率较为显著.以上不同条件下各微滤过程,通量均呈缓慢降低趋
针对黄浦江水源水,进行PAC-UF组合工艺中试试验.通过粉末活性炭(PAC)类型筛选和投加量优化,分析了PAC的投加对一体式膜组合工艺中膜过滤性能及出水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一次投加量宜为200 mg/L,UV254去除率可提高50%,且对出水浊度的影响不大,出水浊度稳定在0.4 NTU以下.
目的:研究不同纯化技术对甘草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分别采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壳聚糖、微滤与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联用,以及微滤与超滤联用等4种技术对甘草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以指标性成分的保留率、物理化学参数及HPLC指纹图谱等指标综合分析以上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联用技术会使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降低,但有效去除了大分子物质.其中微滤技术粗纯化除杂效果最好,微滤与超滤联用得到的纯化液与原液
目的:探究陶瓷膜微滤决明子水提液的膜通量和膜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决明子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以膜污染阻力和膜通量的综合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微滤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膜微滤过程中四个主要工艺参数与膜污染和膜通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膜微滤工艺条件: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2 μm、料液浓度0.05 g/mL、跨膜压差0.1 MPa、膜面流速3.3
目的:以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模拟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探讨小分子药效物质与膜表面相互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分析物质进行建模=>体系能量最小化=>计算总体系能量=>计算共性高分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计算小分子药效物质单独存在时的能量=>得出结果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获得了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共存的"溶液结构"计算机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分离方法对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主要药效学的影响优选精制技术.方法:以骨痹颗粒复方为实验体系,分别以陶瓷膜、水醇法及大孔树脂吸附三种分离方法的优化工艺进行精制,以小鼠足趾肿胀、耳廓肿胀及软骨细胞实验对骨痹颗粒复方不同精制液在高、中、低不同剂量条件下的药效进行评价.结果:骨痹颗粒复方不同精制液,均对小鼠足趾肿胀和耳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过膜组的效果总体来说最接近原液组.不同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