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律职业视域下企业法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高等法学教育一直以培养定纷止争的司法法务人才为宗旨,这种狭隘的法律职业观造成了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本文提出了大法律职业概念,即将企业内部设置的专门管理法律事务的职业人纳入法律职业,以大法律职业为导向进行高等法学教育的分类培养,并对企业法务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大批职业化的法律人才,又需要大批懂经济、懂管理同时又懂法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财经类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学科的比较优势,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人才,而且更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背景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这就需要创新“法学+X”的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法学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即既是法律职业教育,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映射到法学教育目标上就是两个方向即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司法技能的培训.为了更好的实现法学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反思当前法学教育的问题,才能找到本科院校法学教学方法优化改革路径.
世界各国法学教育十分重视法律职业导向和法学实践能力培养,我国各地方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殊途同归,在法学教育的目标与定位,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五邑大学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从人才培养理念、机制、课程设计和考核四个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法学本科多元化“渗透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法学本科生普通存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不足.严进宽出的政策、重名气轻能力的就业倾向,使学生既没有学习的压力,又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业引路人的缺失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产生的学习动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革新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需要设置专业导师制,为大学生增添引路人;开设有挑战性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构建多元的实践教学,通过能力提高提升自信;构建优势教学法
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是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适当配置得以实现的.法学本科教育并不是培训实务技能,也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而应当侧重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养成.法科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必要环节,其目标是为了改变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思维标准化”及“知识无活力化”.法科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被动学习转化为发现式主动学习.创新训练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习者如何去发现知识,
随着高校的扩招,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有六百多所,毕业人数大力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但社会需求与国外相比,还有巨大的潜力.全国的法学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呈高度的统一性,各校的差异和特色明显不足.在教育方法上推崇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但在考核标准的统一化和就业压力的功利化,导致实质上是应试化教学.课堂上老师以灌输为主,实践课安排少,同时实践课流于形式,没达到相应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不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四年学习成效的综合反映.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是因为学生在知识、思想和训练方面的积累不足.从教者应当认识到导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探索有效的毕业论文替代形式.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对其进行合理定位,以顺应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定位,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与法学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法学教育信息化带动并引领法学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法学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破解制约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的难题.教育教学实践层面,必须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产力”.在信息化基础上改革法学学科教学模式,将数字化环境作为学习、教学、管理、沟通等工作的有效途
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然而,因袭多年的传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最先需要从教育理念上做出根本的改变.笔者在借鉴国外两个成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所在教学科研型地方高校的实际,对培养法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设计安排,以期寻找到切合实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适宜路径,使法学教育培养出当前社会真正需要的法律人才.
依法治国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而复合型应用性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国家、社会和行业对知识产权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的高素质职业化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以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法学双学位教育为路径,以课程体系的反向设计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