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序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71例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疑难病种之一,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特别是控制复发方面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从疗效到作用机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中医药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一发病特点和病机证治规律,我们制定了西医病情分期和中医辨证结合的二步序贯治疗方案,即活动期从肠道湿热证辨治,缓解期从正虚邪恋证辨治,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中药序贯治疗轻、中度UC的临床疗效作一客观评价。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医色诊的深度研究,整合中医文献中对中医色诊的继承与客观化研究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传统色诊理论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临床,探讨了中医色诊现代化的研究思路,同时拓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围。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官肌瘤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与稳定期的中医症状特点。方法:运用统一制订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7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分别在急性期和稳定期两个时点症状(包括体征)表现进行动态收集,建立基于Epidata3.1的症状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对两期各自的症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急性期和稳定期出现率均高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乏力、气短;急性期神疲、少气懒言、胸闷、纳呆、口咽
藏医尿诊以其独特的方法及内容而著称,方法上除运用望诊观察外,尚有声诊、味诊、触诊等,临症时又按尿热时、温时、冷却后三个阶段分别观察。研究总结藏医尿诊理论,使之发扬光大,对于丰富、完善祖国医学的诊尿体系,必将大有裨益。
本文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阳虚体质的辨识原则,探讨肾阳虚体质的辨识与保健,认为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存在生理特点,表现、体病相关、保健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并从诊断、临床、保健、生物学基础研究四个方面前瞻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方法。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肝郁病理分级与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1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证素辨证进行中医肝郁病理分级,流式细胞仪检测舌苔脱落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舌苔脱落细胞调控基因。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积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病理改变分布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肝郁病理改变,与舌苔脱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性激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1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证素辨证进行肝郁病理改变分析,观察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积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病理改变分布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月经紊乱和绝经的肝郁病理改变,与FSH、LH、FS
目的:比较AMI的医生辨证与聚类辨证,寻找二者的异同,为中医诊断教学改革以及AMI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借鉴。方法:对北京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资料,分别采用频数统计医生辨证和由K-means聚类分析方法产生的聚类辨证,分析二者证型分布和证候临床表现的异同点。结果:医生辨证39个证型与聚类辨证18个证型比较,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为二者的主要证型,其余证型分布则不尽相同。证素组成:相同病位:心、脾,不同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z disease,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伴吞咽不畅、食道及咽部异物感、哮喘、咳嗽等。其中食管粘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具备GERD症状而无内镜下粘膜损害者称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本病中医学多从“吐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以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的一种疾病.据报道西方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西药有明显的依赖性。中医药治疗疾病从整体出发,综合调节,注重辨证论治,且毒副作用小,对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为探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本课题组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