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饵不同投饵率对2龄~5龄大鲵生长的影响

来源 :第二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温18℃~19℃、pH8.0和溶氧6.0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2.5%、2.8%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6%、1.9%、2.5%、2.8%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5%、2.8%的组(P<0.05);4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3%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9%的组(P<0.05);5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5%时,其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9%、2.2%、2.8%、3.1%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2%、2.8%、3.1%的组(P<0.05).为使大鲵的饵料系数较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较高,本文认为2、3、4和5龄大鲵的适宜投饵率分别为2.0%、2.2%、2.3%、2.5%;随着大鲵年龄的增加,适宜投饵率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关系式为y=0.000212x+2.07(r2=0.8797).
其他文献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由于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生态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大鲵人工繁殖试验研究并获得了突破,先后形成了大鲵全人工繁育(Captive Breeding)、原生态繁育(Natural Eco-breeding)与仿生态繁育(Imitated Natural Eco-breeding)等三种技术模式,使大鲵人工种群数量迅
本文主要对2016年在花垣县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总结,此次繁殖采用水中直接扯卵进行人工授精催产繁殖;人工授精时间20分钟以内完成,此次共催产大鲵雄性58尾,雌性60尾,可用繁殖雄性10尾,有效产卵期间产卵雌性23尾,获得卵子8953粒,最后获得授精卵7637粒,受精率85.3%,最后孵化出苗2,839尾,出苗率为31.77%,同时本文对大鲵人工催产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生态价位。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大鲵人工繁殖试验研究并获得了突破,先后形成了大鲵全人工繁育(Captive Breeding)、原生态繁育(Natural Eco-breeding)与仿生态繁育(Imitated Natural Eco-breeding)等3种技术模式。该3种繁育技术尤其是仿生态繁
为了从理论上预测大鲵的生长发育、指导大鲵的良种选育等,2016年对1-5龄大鲵的体重和10种形态性状进行了6次称量,并对大鲵的体重与形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并筛选出了大鲵的生长模型,求出了大鲵的月龄与主要形态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大鲵体重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依次是头宽、头长、尾宽、尾高、前肢长、后肢长、全长、尾长、腋至胯距、体高,可将它们作为大鲵良种选育时的重要指标.Logistic模
大鲵出口潜力巨大,如果打通出口通道,将我市大鲵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促进我市外贸增长,同时也能很好地推动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争取多部门支持,加快大鲵出口进程,制定规划和方案,培育重点出口企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于大鲵产品研发,争取降低大鲵出口门槛,简化审批程序。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6年成立以来,很多人对此都不甚了解,直到2011年黔张常铁路获批立项后还需通过国家农业部的批准,才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随着最近几年拟建的张吉怀高铁、安张衡铁路、张桑高速、桑龙高速、西线开发、张家界旅游磁浮专线等张家界市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需穿越大鲵保护区,都必须通过保护区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这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涉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专题评
The outbreak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CGS) Iridovirus (CGSIV) caused massive death of CGSs.However, some CGSs with low level of CGSIV usually could survive.In our study, major
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1 (UCHL1) which expresses extensively in vertebrate, is a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to inhibit degradation of protein by reversing ubiquitination modification.Her
MicroRNAs (miRNAs) are 18-24 nucleotides non-coding RNAs that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by post-transcriptional suppression of mRNA.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GS, Andrias davidianus), which is an e
会议
Group lending,one of the major innovations of microfinance,has been widely replicated and adopt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It is a contractual innovation to overcome imperfe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