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来源 :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小学陶艺教育,既是校园打造的德育特色品牌,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且陶艺教学使得德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基于此,论文深入探讨了推进小学陶艺德育教育的具体途径,旨在让学生成为学校特色文化传播者和建设者,并充分发挥陶艺教育在学校德育特色发展上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优良基础。
其他文献
为激发我国陶瓷文化白地黑花瓷传承的活力,赋予传统陶瓷文化新生命力,本文通过论述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文化,探讨白地黑花瓷的传统工艺、艺术地位与文化影响,由此对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行科学分析,旨在满足白地黑花瓷文化的活性传承,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创新,满足现代陶瓷文化所追求的精神性和审美性。
期刊
陶艺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接触陶艺,对学生建立基本的美术意识、树立美术创新思维、提高美术审美水平有着特殊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先对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梳理,而后从合理安排陶艺课程、引导学生多玩多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方面探究小学美术陶艺教学。
期刊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是全球性、竞争性、战略性技术,为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社会进步等带来重大变革。伴随着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应用落地,人工智能的研究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涵盖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设计/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中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文献,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重要发展节点,再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系统介绍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应用及影响的国外研
期刊
陶艺教育是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在多年发展中,陶艺教学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陶艺教学中,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导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好地领略艺术的魅力,因此,要认识到陶艺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实行陶艺教学。
期刊
陶艺是火与泥的艺术,具有可塑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制作传统工艺品,学习工艺师敬业、专注和
期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增强美育熏陶,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本文以小学高段陶艺社团课为探究对象,探讨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如何设计单元化情境教学,提升陶艺社团课教学质量,塑造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实践、表达问题的能力。
会议
研究背景与目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大量临床证据提示HUA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心肌细胞维持正常兴奋-收缩耦联需要能量工厂线粒体以糖或脂质为代谢底物生成充足的ATP,而线粒体钙平衡是其维持代谢功能的基本条件。能量代偿失调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重构的重要原因。多胺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代谢物,至今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多胺通
学位
继承、发扬传统非遗优秀文化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目的;把传统非遗文化和技艺引入课堂,建立学生对自身根脉的认知,并努力做到时代背景下对文化、物质载体以及时代审美的理解;并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设计很好地“变现”,不至于设计因为施工工艺问题而只能停留在纸上,努力做到成为引领大众向更高审美迈进的优秀设计师。深刻体会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和所制作的载体符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结合的创新性。
期刊
现代高校教育日益注重智力与美育的交叉发展,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的美育课程正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有利于学生智育与美育均衡发展的一门课程。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从技能性教育到全面发展蜕变,从审美需求到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作为一门具备系统性、特色性的课程,陶艺教学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有必要在找准教学切入点的前提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与陶瓷艺术教育来展开
期刊
<正>春回大地,到处春花烂漫。这个花季,在磁县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我却邂逅了另一种“春色”——磁州窑瓷器上那些“花儿”,历经千百年沧桑,雍容仍在,独有一种岁月沉淀后的“芬芳”。黑与白,瓷器发展史上的纪元“我画了一辈子的画儿,还不及磁州窑这几笔”——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晚年看到磁州窑遗珍后,生发出如此感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