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F思想的一种初始扰动生成方法及集合预报试验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间滞后平均法(LAF)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AF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是将不同的初始扰动叠加到模式初始场上,进行不同的扰动预报,形成集合预报的成员;而不同的扰动场是通过在滞后不同时次上求取不同资料分析场之差获得。这种扰动不仅体现了不同分析场的差异,而且不同的滞后时间也体现了LAF方法的思想。然后利用经典的LAF方法及改进的LAF方法和AREM模式,分别对2004年6月14日-15日安徽入梅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无论是雨带还是雨团位置和强度的预报,改进的LAF方法都优于经典的LAF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同一个扰动,加扰预报结果比减扰结果要好,若只选择加扰预报作集合平均,其预报结果更接近实况。
其他文献
通过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较强一次雨雪天气和7月渤海湾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结果分析可知,空军MM5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无论是对天气形势的预报,还是对强降雪和暴雨的预报效果都较为理想,不仅能较为准确反映天气过程中南北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演变,而且能预报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水汽分布。对降水预报不但雨带分布预报较好,而且对强降水中心位置和强度的预报都较真实反映了实际状况。与日本模式相比,空军MM5
基于我国160站1951~2007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资料,将江淮梅雨分成淮河梅雨和江南梅雨,分别对这两部分6、7月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淮河和江南梅雨期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淮河梅雨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江南梅雨则显著减少。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对应于淮河梅雨的多雨年,中高纬度表现为明显
2007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帕布”在广东沿海消失后,尾随而上的南海季风槽给华南沿海和台湾岛带来持续多日的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南海季风槽是华南最主要的降水系统,因此有必要研究8月第3候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季风槽的气候平均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位于季风槽的南侧,表现了季风槽独立的空间结构特征。南海季风槽强度8月中最强。对2007年季风槽的分析表
使用ERA-40再分析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循环的响应。平流层波动主要是受地形的动力强迫和海陆热力差异的热力强迫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结果显示,行星波冬季活动最强,沿极地和低纬的两支波导传播,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夏季被限制在对流层内。波动的三维结构进一步显示,45°N以北的欧亚大陆和东北太平洋行星波位势高度纬向偏差西倾,
华南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加之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频繁的洪涝往往会造成巨额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华南降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前汛期(4、5、6月)降水频率高强度大,总降水量约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特别是五六月份,降水占到前汛期的77[%],暴雨降水占前汛期暴雨降水的82[%],华南的洪涝灾害也多发生在这两个月。洪涝灾害往往是由大范围持续性
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研究了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短期强度变化过程中的中尺度结构以及动量输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急流强度短期变化以急流轴线为界,北侧增强,南侧减弱,正负值分界线与急流轴线走向一致。在急流强度增大的区域中有若干中尺度扰动。对西风动量水平输送散度和垂直输送的诊断分析表明,急流的入口区的右侧主要为西风动量水平通量辐散区,左侧为辐合区,而出口区的右侧为辐合区,左侧为辐散区,相应
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研究了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短期强度变化过程中的非地转平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急流区为非地转风的正值区,最大值区域位于急流中心北侧,主要的负值区位于急流入口区附近。急流核南侧非地转风呈反气旋式切变,入口区呈反气旋式切变,入口区北侧和出口区北侧有弱气旋式切变。非地转风对急流的强度变化及其程度均有一定的指示性,地转偏差与急流短期强度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最大偏差风的变化
Rossby波在大气环流演变和中、长期天气预报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真实大气中,线性与非线性Rossby波流场结构和总能量的演变特征,首先针对正压位涡方程设计了一个高精度的隐式差分迭代格式;然后利用双Gauss函数拟合了500hPa高度上真实的纬向风场作为基流;最后在真实基流情形下,数值计算了线性和非线性Rossby波的能量和流函数,分析了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非线性基流情形下,线性和非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许可零收费,如何正确解释防雷行政许可与技术服务的关系,给管理相对人以满意的答复。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下发,接着中国气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气发〔2006〕199号),要求不断加强防雷工作。为此,规范包括气象部门在内全社会的防雷减灾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随着防雷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单位
本文针对T511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丰富的预报产品、精细化的时空分辨率及多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比显示功能,用户使用方便。其可用时效达6天以上,天气形势预报效果接近欧洲气象中心发布的预报产品水平;中国区域48小时降水预报能力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能力相当;对中尺度对流性降水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逐3小时的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及时段降水产品,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预报天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