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71—2010 年40 年567 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大雾和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总体分布特点以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年际变化表明:秋冬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雾和霾年际变化明显,大雾在70—90 年代较多,90 年代以后减少.霾自2000 年以来急剧增长,2010年霾年均日数(29.8 天)几乎是1971 年(6.7 天)的4 倍.还运用旋转经验正交(R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地理分布,大雾REOF 分型的第一模态表现为以东北,云南南部以及福建三个地区为大值中心的分布.第二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长三角地区.第三模态表明湖南、江西、辽东半岛以及新疆阿泰勒地区存在着变化的一致性.第四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地区.霾的第一个模态的高相关区出现在珠三角地区,第二个模态高相关区域集中在华北西部以及环北京地区.最后针对华北地区的霾做了环流形势的聚类分析,将霾天气出现的850hpa 环流形势聚为六类:第一类为西北气流均压型,各层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 相对湿度低于70%.第二类为弱槽均压型,在华北地区存在弱槽,是霾出现时最多的环流形势分布,850hpa 以及500hpa 都是偏西气流控制,700hpa 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第三类为低压底部型,在中国东北部存在低压中心,850hpa 是西南气流,500hpa是西风控制的均压场,700hpa 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第四类为鞍型场型,850hpa 上华北地区有明显的鞍型场,偏北风控制,700hpa 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第五类为弱高压均压场型,所占比例很少,霾区有弱高压控制,850hpa 是偏北气流,500hpa 为西北气流,700hpa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第六类为低压底部倒槽型,在蒙古北部有一低压,在华北东部出现倒槽西北气流均压型,500hpa 以及850hpa 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 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7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