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锋对流云系的人工引晶催化数值试验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广东省2004年3月31日到4月1日的冷锋降水天气过程正确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向云中引入人工冰晶研究了催化效应,结果表明:催化使地面雨量在催化后30 min开始增加,80 min时达到峰值,120 min时减小到最小值,催化效果可以延长到催化后10个小时,随着自然云的消散而结束.在云体发展早期冷云降水过程还没有启动之前引入人工冰晶的催化效果优于云体发展接近成熟时的催化效果,而只由催化剂量的不同造成的增雨差异较小.人工冰晶的引入,使得大量过冷雨滴快速转变为霰粒,霰粒通过淞附云水和碰并雨滴过程增长,使降水提前发展,之后霰粒的融化使地面雨量增加.催化引起云中潜热释放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云中的热力场和动力场,说明"静力催化作用"和"动力催化作用"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2006年4月28日江苏盐城地区的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山东境内存在低涡系统并迅速发展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作为下游的盐城市即使单站K指数年SI指数等都表明天气稳定,仍需要密切关注周边形势的演变,以防上游回波影响造成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当发现弓形回波即将影响时,必须提前发布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阵风锋对预报大风的影响范围、时间及系统的移动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本文对2007年7月3日影响安徽天长市和江苏高邮市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多普勒雷达资料,得出龙卷风发生前后的雷达回波特征,认为“逆风区”、中气旋产品和风暴结构产品(S S)能有效地指导这次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并有一定的提前量。文中还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中气旋的最大流入流出速度计算中气旋旋转速度,对龙卷强度等级做出判定,并与实况灾情信息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本文利用重建的中国东部71站1880-2005四季温度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得到了两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两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并分析了这两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198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1920-19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检验了这两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
本文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60%.主雨季在中国东部为季风雨季,自南向北推进;在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北方略早于南方,且局地性强.中国雨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气候的夏季降水时间序列主要反映了
本文对2005年11月22日-12月2日南通市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长时间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稳定性高压伴随而来的稳定层结和小风速,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于扩散,是这次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弱冷空气无法改变大气稳定层结,难于结束空气污染状态;随着强冷空气到来,大气环流形势改变,空气质量改善.
本文为了评估仪器误差对无线电掩星探测精度的影响,利用EGOPS软件仿真研究GNSS掩星反演大气廓线对仪器误差的敏感性.分析了反演温度对多普勒偏差、多普勒频移、时钟不稳定性/单差分误差、接收机噪声和局地多路径等误差的敏感性,并且对GNSS掩星接收机的总体温度误差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对于高质量的无线电掩星反演,仪器误差源中最重要的是多普勒偏差、时钟不稳定性/单差分误差、接收机热噪声误差.
本文利用2003年7月8日的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对流云带的宏观特征、微物理结构,并对降水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此次东北冷涡对流云系具有明显的带状水平回波结构,中等强度,垂直尺度小(小于6km),云过冷液态水含量丰富,最大可达3.3 gm-3,云的上部过冷水含量也达到2.0 gm-3.对流云带的上部存在冰粒子高浓度区,最大值为1062L
本文利用峨眉山1951~200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计算出地表蒸发量及水资源量.分析了峨眉山近55年来降水量、蒸发量及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利用墨西哥帽子小波变换分析了水资源的时间一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揭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峨眉山水资源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本文移植了威斯康星大学MODIS遥感大气、云特性的源程序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图像显示、处理源程序,对DVBS下发的M0DIS资料及时进行处理,每天至少两次对内蒙古上空的大气水汽、云特性进行自动监测.监测结果以图片形式发布到网上,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对空中水资源进行有效监测.
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提出了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网络发布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ArcSDE for SQL Server技术管理多元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的多用户及版本化管理,提高数据存取质量和效率;然后使用ArcIMS技术来提取并发布存储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多元空间数据,并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及与本地数据的集成,实现数据的网络共享及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