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的得与失

来源 :安徽省农学会、安徽省作物学会2014年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抗虫棉是中国较早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中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应对日益出现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问题,在推广单基因抗虫棉的同时,为了有效预防棉铃虫等害虫对其产生的抗性,应该对转双价基因甚至多价基因抗虫棉进行研究。将有着不同杀虫机理的基因同时导入棉株,延缓抗性害虫的产生,从而延长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年限;同时不同基因的互补作用,增加了抗虫的范围和抗性水平,这样既有效地克服了害虫的抗性问题,延长了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年限,又能有效地提高抗虫能力和扩大抗虫范围。进而拓宽抗虫棉生产使用期,为以后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下,以鲁花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冠菌素(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COR可提高花生种子种子发芽率,提高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COR浓度为0.01 μmol·L-1COR效果最好.
文章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花生抗旱指标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均导致花生荚果产量降低.其中花针期干旱荚果产量降低的幅度最大,比对照降低了27.52%,其次是结荚期干旱,比对照降低了25.55%,再是饱果成熟期干旱比对照降低了14.92%,苗期干旱降低荚果产量的幅度最小,比对照降低了9.79%.通过敏感系数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敏感
本文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后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后,花生花生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干旱程度加重,降低幅度增大.其中,饱果期干旱降低的幅度最小,其次是苗期干旱,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降低的幅度最大.从各各生育时期复水后的恢复程度
土壤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为植物利用土壤水资源的最低控制阈值,是指最大降水入渗深度内全部为干层时的土壤储水量.本文在详细论述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特点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概念的提出背景、含义及其意义.另外,对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包括其影响因子、现有的量化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最后,对近期相关研
本文以分析华北区太阳辐射量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研究目标,应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华北地区120个气象站点48a (1961-2008)的气象资料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对48a来华北地区太阳辐射量进行计算及验证,并对空间格局及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太阳辐射量的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值为-7.72 MJ·m-2·a-1; (2)太阳辐射量由多到少突变发生在1981年,1
本文选用覆盖东北三省2007年主要作物发育期内14个时相MODIS NDVI 250 m16d影像、2005年Landsat ETM+30 m影像和大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ISODATA非监督分类算法、作物植被系数变化曲线光谱耦合技术和Google Earth工具,提取了主要作物分布的空间信息.基于Landsat ETM+30 m影像采用亚像素估算方法对耕地面积系数进行了计算,分别估算了东北三省的耕
本文对巢湖流域253个地下水样品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已不容乐观,硝态氮平均含量为7.13mg L-1,超标率(10nmgL-1≤NO3--N<20mg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mgL-1)分别为15.81%和7.11%.七种主要地下水利用类型中,村庄和菜地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最为严重,村庄样点和菜地样点的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5.60mgL-1
本文综述了哈尔滨市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了哈尔滨市农田节水灌溉现状及模式,分析了哈尔滨市节水灌溉应采用的模式,最后指出,在技术引进上哈尔滨市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积极稳妥引进推广先进灌溉设备与技术。目前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仅喷灌就有五六种之多。但是并不是所有技术都适合哈尔滨市,例如滚移式喷灌机、时针式喷灌机等,在哈尔滨市大部分地区这项技术可能行不通,除非在大面积规模经营的农场,而微喷、
本文概述了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目标性状、转化方法、受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导入目的基因主要集中于提高品质性状基因(主要为使豆油脂肪酸改变的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虫基因三大类型。大豆的遗传转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目前,在大豆的组织培养中应用较多的体系主要有两个,即大豆子叶节经器官发生诱导不定芽产生再生植株和大豆未成熟子叶经体细胞胚胎发生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年度和季节之间的分配不均,季节性干旱胁迫常导致丘陵坡地农田系统光合生产潜力难以正常发挥,甚至导致严重减产.本文利用长期定位监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揭示了红壤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雨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特点、雨水运移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关系、典型坡地农业景观地表/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特征及稻田水量转换与生产力的关系等,指出如果将红壤丘岗坡地按人工林和果、茶、药各30%,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