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东北三省作物分布信息提取研究

来源 :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覆盖东北三省2007年主要作物发育期内14个时相MODIS NDVI 250 m16d影像、2005年Landsat ETM+30 m影像和大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ISODATA非监督分类算法、作物植被系数变化曲线光谱耦合技术和Google Earth工具,提取了主要作物分布的空间信息.基于Landsat ETM+30 m影像采用亚像素估算方法对耕地面积系数进行了计算,分别估算了东北三省的耕地、水稻、玉米和大豆的面积,并用各个县级地图做掩模提取了耕地、水稻、玉米和大豆的面积,与同期的统计数据组成4组配对样本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4组数据经配对样本的T检验都呈显著性差异,耕地相关系数最高为0.92,依次为玉米、水稻和大豆,都在0.68以上,与统计数据吻合较好,而分析结果位置精度为85.7%,提取结果能较好的反映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为其他区域尺度主要作物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按照国际兽药GMP标准兴建的新型兽用生物制品高科技企业,通过对其生产线和动物实验室等技术设备的分析,指出公司始终秉承“绿色环保,济世惠民”的崇高使命,始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民族动物疫苗产业,为社会奉献品质卓越和独具创新价值的沈氏品牌产品,引领动物保健,关爱人类健康。公司大力实施诚信战略、人才战略、创新战略和质量战略,产品质量均高于国标或部颁标准。公司积极推行
为了研究不同施氮量下花后冬小麦氮含量动态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2010年在青岛农业科学院城阳农场设置6个水平的氮肥处理试验(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和300kg/hm2、传统施氮量375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能显著提高营养器官中的氮素积累量,施氮水平在180kg/hm2时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花后各营养器官的氮素含
在我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五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冬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高,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
本文以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青麦6号和高肥水品种良星99杂交F2群体为材料,测定了雨养和灌溉处理条件下叶片渗透势,渗透变化量定义为凌晨渗透势与下午渗透势的差.进行了渗透势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渗透势变化量及水旱凌晨渗透势变化量与抗旱系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雨养条件下渗透势及渗透变化与抗旱系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在大田条件下,以周年性水氮运筹为前提,本文研究了不同层次水肥条件对于济麦22产量和部分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10kg/hm2左右时,灌拔节水和花后10天灌浆水时,产量最优.灌二水可显著增加穗数,穗粒数从而增加产量,最优组合为W2N2.济麦22籽粒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成上升的趋势,麦醇蛋白降低.籽粒蛋白和谷蛋白含量W2N3组合最高.当施氮量为270kg/hm2时,麦
本文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下,以鲁花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冠菌素(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COR可提高花生种子种子发芽率,提高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COR浓度为0.01 μmol·L-1COR效果最好.
文章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花生抗旱指标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均导致花生荚果产量降低.其中花针期干旱荚果产量降低的幅度最大,比对照降低了27.52%,其次是结荚期干旱,比对照降低了25.55%,再是饱果成熟期干旱比对照降低了14.92%,苗期干旱降低荚果产量的幅度最小,比对照降低了9.79%.通过敏感系数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敏感
本文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后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后,花生花生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干旱程度加重,降低幅度增大.其中,饱果期干旱降低的幅度最小,其次是苗期干旱,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降低的幅度最大.从各各生育时期复水后的恢复程度
土壤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为植物利用土壤水资源的最低控制阈值,是指最大降水入渗深度内全部为干层时的土壤储水量.本文在详细论述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特点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概念的提出背景、含义及其意义.另外,对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包括其影响因子、现有的量化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最后,对近期相关研
本文以分析华北区太阳辐射量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研究目标,应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华北地区120个气象站点48a (1961-2008)的气象资料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对48a来华北地区太阳辐射量进行计算及验证,并对空间格局及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太阳辐射量的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值为-7.72 MJ·m-2·a-1; (2)太阳辐射量由多到少突变发生在198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