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证据法”的界定及规则初探

来源 :"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从其“二重证明法”(今日所得最古之史料,往往于周秦两汉之书得其证明,而此种书亦得援之以自证焉)而来,主要是针对疑古思潮而发,讨论处于传说和史实之间的人物及其行事,有明确的对象性和时代性,相比其来源“二重证明法”,范围要小很多。在“二重证据法”背后,有王国维重建古史,维护中华文明的理想。今人在谈论“二重证据法”时,往往将其扩大为“二重证明法”,乃至滥用。由此引发的对于“二重证据法”的批评和怀疑,不足以动摇“二重证据法”本身的合理性。但这也应促使学界反思“二重证据法”的定义、学术理据及其规则、推论和局限。本文尝试提出两个局限,三条规则和三个推论。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知识普及的倡导--“史学危机”背景下的自我反思,然后提出史学大众化的实践--作品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分析了史学大众化的争议--通俗还是庸俗,最后描述
  本文尝试从史学史的角度来重读《苏美尔王表》(以下简称《王表》),也就是将《王表》当作一部传统史学文献,一种早期两河流域史学的成型文本来对待。具体而言,本文讨论《王表
会议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他开创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意义重大;199
会议
  中国当代大陆史学界在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很大成绩,范围更广阔,思考更深入,观点更多元。这些理论研究与探讨可以概括为四个大的方面:一、关于历史
会议
筋纹器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仿生的艺术美感为其基本特征.“并囊菱花壶”是一件典型的筋纹器紫砂壶作品,出众的色彩与复杂的筋纹决定此壶注定不凡.本文论述了筋纹之美,揭示
  20世纪前期的史学研究者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自觉地将回族史研究与唤起回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意识,激励其爱国情感结合起来,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粉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
  1900年在中华大地爆发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震惊世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百余年来,中外政界、学界对于义和团运动都有广泛的论说,由于义和团运动本
  1949年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多数史学研究者经过思想改造运动,接受了唯物史观,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历史.50年代,一些高校仍在开设文化史课程,文化史研究虽没有中断,但较
会议
在20世纪的史学发展中,由于特殊政治风云的影响,一些原本是正常的学术问题的论争被政治现实绑架,脱离了原有的正常轨道,那些论争的问题本身也成为政治需求的牺牲品,失去了学
会议
新历史考据学是20世纪前期中国主要的史学流派之一,它在继承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基础上,伴随经学的衰退、新史学的产生和新史料的发现而形成。新历史考据学与传统经学之间有千丝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