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體標準技術回顧與展望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机电、生医、奈米、替代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曰益受到重视,在这些领域中微流体技术(microfluidics)皆扮演关键技术的角色。将流体微量化可加速反应速率、减少检体与试剂用量、降低操作与制造成本,具有多种优点。然而在发展微流体技术的诸多技术要点当中,检测与定量技术扮演极其关键、不可或缺的角色。 回顾过去几年量测中心流量寅验室发展微流体技术的过程,早期由发展先进微流体检测技术开始,2001年起开发micro PIV微流道流速量测技术,将微流道内流场流速状态可视化,解析度高达1 μm,流速量测范围在0~m/s。2003年之後进一步利用全像光学原理发展3D PIV检测系统,可检测体积为500μm × 500 pm x 50μm,在世界上3D PIV领域居於领先地位。除了检测系统以外,2004年开始建立微流量量测称重标准,流率范围从0.1μL/min至10 mL/min,扩充不确定度小於3%。2005年着手开发体积法微流量量测工作标准技术,可量测低至10 nL/min之微小流量。同年亦展开以光度法为基础的单剂量量测标准技术之评估与建立,可量测低至10 nL的分注体积量,扩充不确定度日标为小於5%。此外,本实验室自2005年起进行“数位微流体”与“表面电浆共振”两顼应用於生医领域的前瞻微流体技术开发工作,於本文中将一并介绍。流量实验室尝试将先进的光机电整合技术应用於微流体流场速度检测与微流量定量工作,经过败年的耕耘,在这两个领域已有不少成果对外发表。今後将更进一步开展前瞻微流体应用技术,期待在稳固的计量技术以外,对产业界的技术提昇亦能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国际法定度量衡组织OIML有两个主要类别的出版品,分为国际建议(OIML R)与国际文件(OIML D),其中的国际建议(OIML R)是为某些量测仪器所需的计量特性所建立的规范模式,并描述为了
会议
本文利用Bruker公司MPA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了63个柑橘样品的糖度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模型,其中,48个样品为校正集,15个样品为预测集,选择10700 cm-1-6500 cm-1段光谱作为定标波段,对
会议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各个领域中,都常碰到需要测量快变参数的问题。例如核爆炸,水下爆炸和其它爆炸,火车等车辆通过桥梁时,桥梁各部分受力情况的测量,导弹升空时段,阀门打开瞬间,其
概述当前纳米材料结构膜厚参数的计量现状,讨论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米膜厚的计量溯源体系。分析X射线反射法(XRR)、椭圆偏振法(ELM)、扫描探针显微法(SPM)等高精度测量方法的计量
会议
城市配电网实时监视系统是为了解决城市中压配电站无人值守时所存在的问题而建立的。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通过对温度、湿度和SF6气体的综合检测,实现对配电站的实时监视
会议
为了证明金属材料薄板临界冲击速度的存在,而对所选择的金属材料制作试验片执行较高速度的剪力冲击试验。本文的理论推导部份假定此冲击情况产生简单波的传动,此与Karman-Duwez
提出多子带并发的多发多收(MIMO)SAR成像方法,在扩大测绘带宽度的同时实现高分辨成像。首先采用低的脉冲重复频率保证大测绘带距离不模糊,然后利用每一个子带对应的多颗接收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也是创新和发展的30年,计量行业也不例外,计量行政管理体系已逐步完善,计量技术不断创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长度、时间频率、电源、电阻等领域建
不论国际贸易、消费者保护、安全健康,或是环境保护、节能减碳等新兴议题,认证与计量标准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历程中的两大基础磐石。认证是对执行测试与校正的实验室、执
会议
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相关检测用仪器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和选择特点,简述了此类仪器的量值朔源及检校用标准器的规定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