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白梨、砂梨和西洋梨系统的20个梨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商熟期果实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果实香气的重要因子进行分析,旨在为梨品种评价提供理论指导,为开展肥水高效利用研究提供品种选择依据。2013年梨果实成熟期,每个品种选择树体大小、生长势均匀一致的树5株,每株随机采集6个果实,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香气成分定量分析(西洋梨品种放置于4℃冰箱中,待果实后熟后测定)。准确称取1kg梨样品,加入10 g CaCl2和100 g NaCl,于超声波萃取仪中浸取15 min。10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80℃冰箱备用。吸取梨汁8 mL于含300 g·L-1NaCl的20 mL顶空瓶,加入内标物2-辛醇,加盖密封。将固相萃取头插入样品瓶顶空部分,于45℃下萃取30 min。吸附饱和后的萃取头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解析3 min,进行GC/MS检测分析。GC条件:色谱柱为CP-Wax(60 m×0.25 mm×0.25μm,Agilent)。进样口温度250℃,载气He,流速2mL·min-1,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4℃·min-1的速度升温至230℃,保持15 min。MS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3.00500.00 amu。重复3次。离子图谱经计算机质谱库(NIST05a.L database)并结合人工解析和资料分析进行香气成分定性;分析不同浓度下目标物质与内标物质离子峰面积,确定待测样品中香气物质的实际含量。共检测到34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其他物质,但品种间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正己醇、己醛、3-甲基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异壬酯等4种为共有香气成分。白梨和砂梨品种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醛类物质,含量较高成分是己醛和2-己烯醛等,并且砂梨品种的高于白梨;西洋梨的香气成分则主要为酯类物质,较高成分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丁酯等,显著高于白梨和砂梨品种。确定前4个成分为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74%),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主要有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已酯、2-甲基丁酸丁酯、邻苯二甲酸异壬酯;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主要有正己醇、3-己烯-1-醇、己醛、2-己烯醛、3-甲基丁酸乙酯;第三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指标为反式-2-己烯-1-醇;第四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指标为2-乙基己醇。由此可将20个品种按香型分为4类:三季梨为一类;幸水为一类;早红考密斯、巴梨、康佛伦斯为一类;七月酥、早酥、砀山酥、雪花梨、鸭梨、玉露香、雪青、黄冠、圆黄、翠冠、丰水、金二十世纪、新高、黄金、秋月为一类。其中,白梨、砂梨、西洋梨系统中香气质量最高品种的分别为鸭梨、幸水、三季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