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农业硕士案例分析教学实践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农药学科科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植物保护专业农业硕士(原农业推广硕士)以培养满足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推出了《植物保护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呈现有代表性的植保保护真实案例,使学生学会案例分析方法,能够抓住影响植保技术方案成败的关键因素,能够发现农业有害生物成灾与防控的关键问题,掌握制定不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植物保护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倾向有重大科学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及新发生的案例。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要注意增强案例材料的故事性,以提高学生兴趣。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收集案例材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及对照检查评价四个步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也做出相应的改变,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由课堂讨论成绩、课程论文、书面测试成绩和课堂出勤状况四个部分组成课程成绩。本文最后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可有效地提高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以提升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也是现阶段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教学与科研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带领的创新团队近20 年在农药创新与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 项。并结合自己的在本领域的创新实践,谈了5 点体会。
  近十年来,与植物化学保护学紧密联系的多个学科门类迅速发展、栽培制度更迭和创新型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编写于十年前的植物化学保护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药学创新型人才
  针对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地位,提出了植物保护专业分段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时间分为基础课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共同培养阶段及专业选修课
会议
  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为高校弱势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以浙江工业大学农药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探索研究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弱势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国内创办历史悠久,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药学课程教学是实现农药学知识传承和理论创新的
  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高产出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农药减量化行动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概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