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狭窄程度与TCD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反应性(CVR)是脑血管储备能力的一种体现.以往关于大脑中动脉(MCA)区域CVR与颈内动脉(ICA)或MCA狭窄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于椎动脉(VA)区域CVR与椎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则较少见.本文将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经DSA证实存在推动脉狭窄但ICA及MCA均正常的病例26例,同期从我科收集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CO2吸入试验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的椎动脉CVR和大脑中动脉CVR(分别记作VCVR和MCV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椎动脉狭窄患者的VCV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MCVR则无明显差别.VCVR下降程度与椎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correlation confficient=0.001).结论:前循环脑血管反应性与椎动脉狭窄之间无明显相关,而后循环血管反应性与CA狭窄程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提示前后循环由于结构差异(后循环为两条大血管汇合成两外一条),其血流储备能力亦各有特点,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应全面考虑前后循环的CVR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出血面积及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98名,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0名头晕患者作为对照.所有脑出血患者入院24时后复查头颅CT,出血较入院时增大33%或者增加6ml,定义为早期血肿扩大.入院时出现量大于30ml定义为大面积脑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将脑出血分为脑叶出血及非脑叶出血:所以患者入
会议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脑白质的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探讨DTI参数与多种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SIVD中17例VaD患者、16例VCIND患者及18例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形似正常白质(NAWM)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率(MD).分析3组之间DTI参数的差别,并与
会议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与血浆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Lp-PLA2)、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ACI患者颈部血管,评估颈部斑块稳定性;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患者的血浆Lp-PLA2、Lp(a)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60
会议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名SIVD患者和45名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
会议
目的:利用细胞损伤模型和动物脑缺血损伤模型研究了小分子化合物7,8.二羟基香豆素在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种入96孔板培养24小时后的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谷氨酸(Glu)组、Glu+Dap组、Dap组.Glu组和Glu+Dap组分别加入5mM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小时,构建神经细胞的损伤模型,在Glu+Dap组和Dap组中加入Dap,继续培养12小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另
会议
目的:比较TCD与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评价血管痉挛的价值,以得出早期诊断血管痉挛的可靠指标,帮助临床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12月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56岁,平均33.25岁.对照组:同期健康成年体检人员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32.32岁.40例病人
会议
目的:探讨了细胞膜腺苷转运体ENT1在缺氧预适应过程中对细胞外腺苷浓度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细胞外腺苷在缺氧预适应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制备不同缺氧预适应模型,缺氧条件为8%低氧刺激5小时,HPC组给予单次缺氧刺激,E3d HPC组每3天给予一次缺氧刺激,共5次,而E6 HPC组每6天给予一次缺氧刺激,共5次,在最后一次缺氧刺激后3d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
会议
目的:观察罗布麻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罗布麻提取物小剂量组(每日125mg/kg)、罗布麻提取物中剂量组(每日250mg/kg)、罗布麻提取物大剂量组(每日500mg/kg).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1.5小时再灌注24小时取脑组织,利用于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程度,Ig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
会议
目的:系统地再评价了迄今为止所有出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探究现有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证据现状.方法:纳入所有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及脑卒中相关疾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电子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Ovid MEDLINE,CINAHL,Ovid EMBASE,AMED,CBM与CCNK,并补充人工检
会议
目的:通过研究高温对局灶性脑缺血组织蛋白酶L (CTSL)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温加重脑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发热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对假手术组、常温和高温缺血再灌注3h、6h及24h组,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CTSL的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3h、6h及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缺血再灌注24h测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