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态GPS接收机中载波跟踪环路的研究

来源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八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体的动态性所引入的多普勒频移给接收机的载波跟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对比了科斯塔斯环和差积自动频率跟踪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差积自动频率跟踪与科斯塔斯环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高动态环境下快速、精确地跟踪载波,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载波快捕和精跟踪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丁文江是一位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多维"科学家说他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建者之一在学术界特别是在地学界早已有共识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场"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作为科学派的主将却鲜为人知。笔者借此120周年纪念研讨会根据个人所掌握的部分史料作简要的介绍。
朱庭祜先生是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之一解放前从事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解放后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特别是为钱塘江流域的不利资源开发作了大量的工程地质工作。张学顼教授于解放实期末出于山东大学地质系现年逾八旬。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朱庭祜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了新安江水库(现称"千岛湖")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地矿局担任技术领导工作。本文就朱庭祜先生和张学顼教授的生平事
本文简介了李四光和丁文江的相遇与相识的经过,论述了其二者之间的友谊,并阐述了丁文江对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
本文以图书馆为载体仅就丁文江对该馆的培植、在图书馆的主要活动以及1937年初在图书馆举办的纪念丁氏的活动作出梳理以此献给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
丁文江先生的家世材料向来极为稀缺。笔者是丁文江先生家乡的后辈在黄桥生活了数十年自幼对这位乡贤十分景仰故而对他的家世也倍加留意;近年来搜求到《绿野堂丁氏族谱》和《楷三房支谱》又走访了很多丁氏族人对丁文江的家世有了较多了解现将调查研究所得整理如次以飨读者。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1916-1950简称地调所)在解放前总领和规划全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中国的地质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调所进行了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地质人才的培养方面,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地质学者。本文从地凋所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介绍了其区调概况、在地质理论方面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本文简述了中国早期区域地质调查的历史。文章围绕我国古代学者的地质调查、外国人来华的地质调查及我国学者开创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等方面展开。
GPS伪卫星不像空载卫星信号会有穿透对流层的情况,其信号仅是透过较低层的大气层来加以传播,也基于这样的考虑,使得伪卫星观测量必须使用一个类似GPS对流层延迟补偿的特别模式,来加以改正.而事实上,伪卫星观测量的气象改正,会相当类似于电子测距仪的改正方式,本研究即对伪卫星观测量的气象改正加以探讨,试着从中寻找适合的模式对伪卫星观测量进行改正,藉以提升定位精度。根据本研究成果显示不管是推导出的气象模式或
对各种常用的GPS高程拟合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详尽地分析,讨论了拟合函数系数的物理意义,研究了拟合精度与GPS水准联测点密度的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局部地形改正的方法与算法.实例计算表明,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里,顾及局部地形改正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GPS高程异常的拟合精度.
周跳及粗差的产生,将破坏GPS原始载波观测数据的连贯性。而传统的探测修复方法由于受到采样间隔的影响,不能完全对大采样率条件下原始观测数据周跳进行修复及较小粗差探测.随着GPS现代化中三个频率的应用,将多频组合观测值中好的特性应用到周跳及粗差的探测与修复已成为可能.通过多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的长波长特性,结合传统的伪距/载波探测原理,利用模拟的GPS多频数据进行了各种情况下周跳与粗差的探测及修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