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简《楚居》“秦溪之上”說起

来源 :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清华简《楚居》中“秦溪之上”的“秦”字考证,结合楚简和楚金文中有关“秦”的资料,探讨其通假为“乾”、“溠”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对明代安国所藏《石鼓文》"先锋本"、 "中权本"、 "后劲本"三个拓本属何年代的定性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北宋拓本".然经笔者将三个拓本与十件石鼓原件和其它宋、明、清拓本进行比较,研读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发现这一"定论"至少存在三个疑问:一是"安国三拓"的鼓序、存字、残字及石花的剥沥程度,拓纸质地、拓墨浓淡、剪装拼接所留面积的大小和文字拼接的位置等区别不大;二是安国认为三个拓本是北宋大观年
齐桓公所以能称霸中原,这与管仲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奋他不仅协助齐桓公“尊王攘夷”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活动,而且在齐国实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不仅恢复了齐太公时制定的“通渔盐之利”的开放政策,巩固了自由民的经济地位,繁荣了奴隶主经济,从而使得兽中南和鲁东丘陵地带政治上趋于统一,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进一步融合。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管仲这一理论与西欧重商派以及某些资本主义经济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虢墓]》公布了张家山汉简的图版和释文1,《盖卢》、《遣策》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二篇,本文对《盖卢》、《遣策》释文部分提出商榷,新释出"致"、"侈"、"熏"、"蓍"等字.
本文通过对近年考古材料的梳理,对卜辞和铜器铭文中的(曲)国、曾国进行了考论,并剖析了它们与文献中的随国的关系.本文认为:(曲)国在商代及西周早期位于随州东部,西周中期以前与鄂国同时灭亡.曾国则于西周晚期封迁于汉东,春秋以前,其中心在枣阳吴店镇一带,春秋以后,其中心移至随州境内.(曲)国与曾国非为一国,后者沿用了前者之名,占有前者之地.(曲)国为炎裔随国,曾国为姬姓随国.(曲)国与曾国都不见于传世文
本文介绍了在湖北随州叶家山出土的青铜器中“()子鼎”铭文作简要考释。介绍了铭文所记的事发生在丁巳、戊午、己未三天内。对其中出现的古文字进行简单释义。
清华战国简《系年》第十五章后段叙述伍员与柏举之战,对研究伍员本人及其在柏举之战中的作用很有意义,结合传世文献及张家山汉简所见从伍氏奔吴及其作为、伍员在柏举之战的作用、战后失利的原因三方面进行研究。
楚系青铜器"屈子赤角簠"的作器者"屈子赤角",目前学界多认为其即《左传》记载的楚"息公子朱".揆诸史籍及出土材料,该观点值得商榷,"息公子朱"当为"公子朱",其出身为王室公子,与"屈子赤角"应非一人.再分析青铜器铭文中作器者的书写格式,认为“屈子赤角簠”的作器者是屈角,字子赤.
本文介绍了李学勤先生关于清华简《系年》中的"卫叔封"与"悼折王"两个人物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和发挥。
本文介绍了清华简蕴含十分丰富的地名资料(水域、城邑、郡县、封君),对研究先秦历史地理极具重要意义.本文就该篇中的"徒林"一名试做探析,探讨认为徒林为一地名,即先秦古籍习见的“楚之云梦”。
本文主要研究清华简《楚居》中季连时期以京宗为中心的徙居地以及相关问题。介绍了可考的地名有騩山、方山、京宗,并对楚的祖先与季连的来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