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河北强降雪天气物理量与云图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Micaps、FY-2C、物理量场剖面及海岛自动站等同步资料,对2009年11月8-12日发生在河北区域性大暴雪高影响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分析大暴雪成因为3个不同时空尺度系统影响所致:8日降雨与强锋区弱切变南压及前期大雾抬升有关;9-10日暴雪是在超天气尺度锋区的特定环流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温、湿场的"三支"气流辐合区恰好覆盖太行山区东部;11-12日中-大雪为环流快速调整后新生低槽东移所致;物理量诊断分析:9-10日石家庄地区强降雪时段850hpa以下为下沉气流即升压降雪,渤海至太行山区偏东风-u分量和比湿大值区从8日持续到10日;11-12日新一轮低值系统垂直速度大值区中心为-10.0hpa/H,12小时后倾45°,中心值为-7.0hpa/H,明显系统降雪时比湿中心高度达600hPa,移到河北东部降雪时高度回落到700hpa与850hpa的高比湿区形成上下叠加的形式,并随着系统快速东移入海,到20时河套冷空气已进入太行山区西部降雪逐渐停止,低值系统迅速东移华北东部出现中-大雪天气.逐小时卫星监测TBB资料分析表明暴雪中心多次出现-68~-72℃中尺度象元质心与暴雨中尺度系统一些特征相似,强降雪时段云区强度少变出现准静止状态降雪量达到峰值;9日20时在北京地区出现降雪天气,10日08时降雪云系减弱东移;石家庄地区为10日02时以后转为降雪天气,影响系统有明显区别为河套700hpa暖湿气流携带中尺度云团向东北方向发展,与其相配合的是来自黄渤海地区950-850hpa低层湿平流向太行山区辐合,500hpa为偏西干冷平流,降雪云系已迅速发展成次天气尺度系统,呈带状纬向型分布,石家庄上游TBB中尺度象元有-44℃增强到-73℃,达到夏季暴雨的云图特征值,随着3层辐合气流的相持,10日8-18时云系强度少变出现准静止状态降雪量达到峰值,20时以后云区略有减弱TBB中尺度象元由-61将到-37但降雪依然持续.华北西部降雪前海区大于16m·s-1偏东风维持时间大于18小时,950hpa以下渤海中心区域主导风向水汽输送对强降雪落区动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相对不同地区衍生的灾害性天气与持续降雪、持续低温及地形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1965~2009年平凉市7县(区)气象资料和2006~2009年平凉市崆峒区乙型脑炎病例、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图表分析、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了平凉市2006年罕见高温天气特征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地理时间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与蚊虫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平凉市高温天气出现的范围之大,日数之多,持续高温场次之多,均创下历史同期之最;同年7~8月蚊虫密度明显增多
城市化、城市气候及城市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在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并对该市1998-2006 年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 年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均为中度协调;但从协调发展亚型来看,2001 年以前一直维持城市化滞后型,但从2001 年开始转为人居环境滞后型。最后对协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我市空气质量级别大多数为良或轻度污染,秋季空气质量好于冬季,处于文化区的监测站优于其它测点.其次分析了天气形势、温度和风等几个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低和地面天气形势关系较为密切,有利于污染扩散类型中可分为冷锋后部型、冷高压前部型和高压型.不利于污染扩散类型包括入海高压后部型、均压型、华北干槽型、鞍形场形和冷锋前部型.温度持续偏高,850百帕图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近百年来曾多次发生世界大流行,其并发症及间接经济损失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流感是第一个是实行全球监测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流感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发生几率的时间分布却是不均匀的,影响这种"几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就是环境气象要素.本文利用深圳市2003~2007年共5年的逐周流感样病例
利用2001-2008年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以及2006-2008年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例资料,对常州地区空气污染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应病例资料分析了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州地区主要污染物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2μm的颗粒,一旦被人体吸入,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里,易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2)常州空气污染总体呈逐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目前,酸雨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土壤结构,使水生物物种减少,森林、作物枯萎死亡,还严重腐蚀建筑物、文物、金属材料等,对人类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景德镇市气象台2006年7月1日开始开展酸雨观测业务。笔者分析了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广东后滞留粤西地区近50小时,是广东省有热带气旋记录以来最长陆地滞留时间,为粤西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暴雨以上的强降水.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进行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出"天鹅"的移动路径、强度和强降水分布,暴雨的中心强度与实况基本一致.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天鹅"的暴雨降水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改变
利用业务观测资料,分析了登陆台风Bilis(0604)环流中的中尺度活动情况,用同化分析的高分辨日本气象厅谱模式(RSM)资料,采取尺度分离方法,分析了Bilis登陆前后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涡度场的演变,并针对其演变特征作了诊断分析.最后利用高分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一组试验对Bilis登陆过程中尺度活动演变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台风登陆造成的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系统活动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广西2010年5月31日-6月2日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事实,主要结论如下:(1)、这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500hPa高原东南部浅槽波动东移,诱发中低层700hPa和850hPa低涡发展,从桂西北进入广西,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整个广西;同时,位于河套到华北地区的高压,其底部从海上回流的冷空气,使得中低层在江南北部
利用石家庄2008~2010年地基GPS反演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在强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流降雪过程出现前24h,可降水量总是存在一个极大值,而且这个值越大,对应的过程降水越大,对降雪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回流降雪过程之前,可降水量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持续高于月均值;过程结束之后,可降水量缓慢下降,与高空槽降水不同的是,可降水量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