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市圈工业碳排放驱动效应分解及时空分异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完全分解分析方法,以徐州都市圈为研究区域,探讨了2000-2014年成长型都市圈工业碳排放及其驱动效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表明,徐州都市圈工业增长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性,工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总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凹”字型格局: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强度最高,且呈下降趋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强度最低;规模效应对工业碳排放表现为正向驱动作用,结构与技术效应则对工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在空间上规模效应呈现由以济宁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演变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凸”字型格局,结构效应呈现保持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技术效应呈现由北高南低演变为东高西低的格局。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是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其他文献
城镇作为具有异质性、多宜性和资源有限性特征的地域,在保障资源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三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持。合理调控城镇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利用,保障产业转型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亟待构建城镇化效率测度理论来厘清城镇化效率与空间关联格局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促进了中国城市外向型联系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空间格局。越来越复杂化的城市空间分布和组织规律需要一个全新的、综合的网络视角来考察。航空运输是当前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城市间的直接关系,是研究城市网络的合适工具。
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它是地理学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它也是教育学分支学科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引起国内地理学界和教育学界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近年来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人地关系、地理环境问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问题背景,首先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的研究缘起;其次对教育地理学和地理教育学进行了比较辨析,澄清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再次,梳理
通过构建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承受度四维度指标体系,借鉴HDI计算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4-2012年的金融包容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金融包容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程度格局看,中国金融包容度普遍较低,且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金融包容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②从阶段特征看,金融包容度前期(2004-2008年)有所下降
在当前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人口问题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其人口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和耦合度进行测算,并对两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高等关联水平。
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内在驱动力。因此,推进城市化是绝大多数国家实现工业化和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过程。
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担负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使命;因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近年来,我课题组借鉴外域经验,在日常教学中试行并推进地理实践性作业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本文结合作业案例和教学实践,就实践性作业的内涵、特点与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制造业既是吉林省经济命脉,又是能源消费量最大的部门。在“十三五”时期如何高质量的完成区域节能减排与淘汰过剩产能的任务,制造业自然成为研究的焦点。回顾近几年关于吉林省能源消费方面的研究发现,学者们的研究时间跨度多数还停留于2011年以前,对于近五年的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的研究较少。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内涵,从教育、卫生、文化、环境和设施服务六大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镇化水平五个因素对沿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的影响程度。
本文以县域为单元,采用SBM模型测度了江苏省57个县域2002-2014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境效率值小于经济效率,且呈波动性减弱趋势;从区域尺度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工业效率存在明显差距,苏南最高,苏中最低;各县域之间在空间上的整体相关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