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菌素作为一种古老的抗菌剂,是少数能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药剂之一,故再度被应用于临床.过去认为,黏菌素的耐药机制是由染色体突变介导,并非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引起.但在2015年,发现了一类由质粒携带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其可介导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并可通过质粒进行水平转移.因此,mcr-1基因一经发现便引发全球关注.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多黏菌素耐药基因的变异体,如mcr-2、mcr-1.3等.本文重点综述了不同来源肠杆菌科细菌中mcr-1及其变异体在全球的分布流行情况,耐药和传播机制,携带此类基因质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多黏菌素,及革兰氏阴性菌耐药菌株传播和蔓延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铁营养干预可能会增加儿童腹泻的风险。本研究通过食源性沙门氏菌经口攻毒试验,探索了饲料中添加高剂量(500 ppm)和低剂量(250 ppm)硫酸
会议
  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发生的反应现象,受系统内信号分子的诱导。已有研究表明,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冷藏凡纳滨对虾的特定腐败菌,其致
会议
  克氏原螯虾是重要的过敏食物之一,存在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的具有共同表位的两个新型过敏原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IM)与细丝蛋白C
会议
  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和食品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中介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机制.收集了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特异性基因扩增鉴定的副溶性弧菌共12株,PCR扩增
会议
  为评估即食虾中混合菌群存在下的危害,建立低温下(4℃和10℃)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同存在下的分子预测模型.将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量接种于即
会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不对应的机制.选取从水产品中分离的46株含有磺胺类抗性基因(sull,或sulll)及10株含有链霉素抗性基因(aadA),对相对应抗生素
会议
  本研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虾肌肉中的多种过敏原进行纯化,建立酶法交联反应降低过敏原致敏性反应条件,为低致敏性食品开发提供依据。采用
会议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出,异质性是微生物固有的属性,可使微生物风险评估过
会议
  目的:探究副溶血性弧菌ATCC 33847、ATCC 17802、03:K6、Vpc44、Vpc47、Vpc94经过人体模拟消化液处理后的存活率.方法:按照标准模型配置模拟唾液(pH 7.0),胃液(pH值为2.0,3.
会议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 serovar Enteritid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污染鸡蛋及蛋制品引起人类沙门氏菌疾病,目前为止,肠炎沙门氏菌在蛋清抑菌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