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主义艺术学理论的当代转型方案之一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民族艺术学”的学科建构产生了一种聚合效应,那么,“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问题探索就产生了一种弥散效应。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热点话题,“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先是在21世纪初转向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热潮,然后,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和审美回归,在日常生活审美领域和艺术创作鉴赏领域,“传统主义”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但其走向却是正反兼备的,即当代的市场趣味与传统的士大夫趣味兼备。 面对美学与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向愈加明显的现实,面对囿于高雅艺术的经典美学理论阐释能力的逐步下降,“传统主义”是一种有力的反拨。如果说“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内在延续性在于,“二者皆是当代美学在理论上应对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界限的抹平而作出的研究重心适度世俗化转向,以期延展美学的现实观照品格与人文关怀意味,并最终指向美学对人的感性解放与现实生活意义的重构”的话,那么,“传统主义”就不仅是理论的也是现实的一种艺术选择。 在现代性进程中,人出离了自己与传统的先在关联,走向了“主宰”传统,认为自己已经“进步”到可以对传统进行生杀予夺的程度。传统主义,则是对于传统,既非全面排斥,亦非全面抱持。它在创作和理论层面的表现,目前看来都有着真正能够走向未来的可能。如何将那些互相冲突同时又可能彼此呼应的理论取向转化为应对“现实”处境的方案,成为一个真正迫切的问题,而建立在这种问题意识上的“继承”与“发展”,才能够凸现出今天重构“中国的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赵文生和刘树林(2014)提出的货币稀释理论,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研究主要经济变量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进行过滤分析,深刻认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经济
本文首先研究一般趋势生成模型KPSS检验量分布与一致性;其次为满足实证分析需要,给出二次趋势模型KPSS检验量常见临界值,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模型误设时不同趋势项检验量分布
对“位置”追求、对艺术发展的责任、“思维游戏”的乐趣和“至极”的本性都是推动艺术创新的动力,它们都有可能产生焦虑,并且艺术家求新的动因往往是这几方面的复合。此外,创新
"艺术文化学"学科的构建在中国已走过百年历程,相对于艺术学门类中其他学科,应属较为成熟之列.在研究方法上要发挥传统方法的科学性,重视哲学方法的超越性,注重科学实证与哲学
“在对艺术形式分析时,不仅应该阅读一般的理论书籍,而且还要仔细观察那些具体体现了这些理论原则的艺术作品,此外还要往返于概念和实例之间,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新媒体艺术审
中国现代艺术作为对古典艺术的继承与超越,代表着中国艺术发展的未来方向,运用“现代性”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解构,回到现代性事件本身,为中国现代艺术在世界现代艺术体系中找到合
201 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艺术学也正在这一年独立升为门类学科,这对中国当代艺术学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艺术学在之后的几年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学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是我国艺术学领域高级别的科学研究之一,对我国新时期艺术学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1984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艺术与经济的联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来的紧密,现今对艺术的讨论不仅仅拘泥于艺术与政治、哲学、宗教方面,在艺术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对艺术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