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图作为合作学习分组策略之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达成异质分组的目的,我们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图式评量方法,不仅容易进行并且确保评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本次的实验中,学生成绩与概念图之间关联均呈现正相关,显示出我们的评量方式可以有效检测出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将评量结果作为合作学习之分组根据;配合概念图资料计算出学习者彼此间的关联性,应用我们的演算法使合作学习分组达到最佳化,藉由此种分组方式,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组成可以达到知识结构的异质;由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分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中,系统按照事先设定的教学策略将课件存储在服务器上,等待学习者点击浏览或下载,学生只能被动地受教而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策略,调度、控制学习进度,而在此单一模式下,教师的指导者地位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差.基于以上分析,结合Agent、数据库、动态网页等技术,提出一个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模型,较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一模
本论文是在开发智能型计算机通用题库工具系统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论述了实现计算机题库智能功能的方法,介绍了计算机题库工具系统的设计、功能、通用性、智能性和设计方法.论文还论述了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上实现计算机远程题库工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本文体现了题库建设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随着网络的兴起,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正在各大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苦于没有一个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系统使电子商务教学偏向原理性和理论性,从而失去了教学的实践性.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与实现了目前教学领域缺乏的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从开发背景,系统结构,系统构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五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了利用ASP、VB、COM+以及SQL Server2000来开发该系统的关键技术.
网络化学习首先需要构筑一个综合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支撑环境和平台,视音频资源作为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突出;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如何寻找出一种合适的视音频应用方案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即以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适应网络化学习的流式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为目的,讨论了在远程教育中引入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流式技术,视频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了初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智慧型代理人技术,以JADE作为开发平台而建构一套根据SCORM标准化的课程物件顺序之推荐系统,以降低教师在网路上编撰教材的负担.在SCORM标准化课程物件单元是选用"计算机概论"作为本研究试验的教材.本系统中共有两个代理人,一为使用者介面代理人(User Interface Agent,UIA),另一为课程推荐代理人(Course Recommender Agent,CRA)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后从其实现步骤、实现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后,对这种学习模式进行了总体分析,旨在就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自主、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使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逐渐达到规范化.
在尚未开展正规远程教育的院校进行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试点是在"以课堂教学(面对面)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指导下,因此进行网络课件设计时课程内容应避免与课堂教学重复,还要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补充新内容.笔者对《发酵设备》网络教学进行了教学实践,认为为保证网络教学试点的质量应该有适合基于校园网的优秀网络课件,应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并建立对试点教师和试点学生的激励机制.
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本文思考、论述了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进而构建了基于网络化环境的教学模式.
本文介绍了"清华网络学堂"信息反馈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实现."清华网络学堂"是清华大学实施网络教学的系统平台,我们设计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一平台累积的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将隐含在数据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反馈给系统管理员、学生、和教师,为系统平台的优化建设和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反馈系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该系统反馈系统由Web日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而高效自然的人机交互技术是提高人机系统的整体效率的关键技术.本文将CSCW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构造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多维交互界面模型,为协作者提供以三维动态形式出现的信息环境,使其在这一环境中具有真实感和沉浸感,改善协同学习环境的用户界面,通过多维、自然的交互更好地表达情感、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