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对其影响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12年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54个站点雷暴日数资料,分季节统计了该地区雷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雷暴日数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接近青藏高原的甘南地区年均雷暴日数最多,其次为祁连山东部的永登和乌鞘岭地区,靠近黄土高原地区的年均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研究区雷暴日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6-8月)雷暴日数多年对应强夏季风年,雷暴日数少年对应弱夏季风年。东亚夏季风强年,研究区水汽通量明显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偏东,新疆东侧和内蒙古西北侧500hPa高度场偏低,蒙古热低压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东亚夏季风弱年,情况则相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雷暴日数与东亚夏季风都存在着准30年的震荡周期。
其他文献
海空动基座重力测量是地球表面重力场测量的有益补充,与卫星重力测量相比可显著提高局部重力场空间分辨率,与陆地的便携重力测量相比则显著拓宽了测量范围,提高了重力场测绘效率.本文以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八十年代发展的CHZ海洋重力仪为基础,构建了该重力仪的闭环控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讨论了该重力仪的电路增益分配.CHZ重力仪的主要噪声来源为外部非重力变化干扰、探头本体噪声、电路噪声等三部分,本文还分析了
会议
本文利用NCAR 开发的CAM5.1 模式,针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AM5.1 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敏感型试验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 候爆发;控制试验中5 月中旬南海地区偏南风的出现较无城市试验中提前.影响机理的初步分析表明:从春季到夏季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城市化下
Amery冰架后缘由多条冰川汇合而成,汇合区的冰流速对于整个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的冰架底部物质通量估算、动力学过程和物质平衡等研究提供重要参数.基于35d时间基线的Envisat ASAR数据对,实现了利用偏移量跟踪方法提取二维平面冰流速的技术流程,获取了Lambert、Mellor和Fisher冰川注入Amery冰架冰流汇合区的200m分辨率的冰流速图,在冰流汇合区流速最大可达
会议
以甘肃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盈科/大满农业灌区为研究区,联合使用TerraSARX雷达数据和ASTER光学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壤和植被水分信息进行提取.在同期光学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含水量信息的基础上,再利用“水-云模型”从雷达数据总的后向散射中去除植被影响,获取了土壤组分的后向散射系数,建立不同极化方式下土壤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通过雷达多极化数据得到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
夏季青藏高原东侧暴雨经常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特别是盛夏。本文研究了高原东侧7月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7月中国最大的暴雨日数中心位于高原东侧。在年际时间尺度上,高原东侧7月的暴雨变化与中国东南部的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原东侧7月降水多时在中国东南部对流层低层存在一个异常的反气旋性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原偏西,海洋大陆地区降水偏多。海洋大陆地区对流活动对高原东侧盛夏暴雨的变化有重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范围地表覆盖变化可以明显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及其与大气之间的能量、水分和物质交换过程,影响气候系统的能量、水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从而对气候和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近三十年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东亚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近三十年由于大尺度LUCC 导致的东亚季风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变化特征及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的下垫面数据分析了L
汞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重金属元素,其较强的挥发性使之能够参与全球尺度传输,汞的高毒性又能对人类和高等生物体产生极大危害,因而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在近几十年来备受科学界的关注。汞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冰冻圈是地球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而雪冰是冰冻圈的主体,是环境和气候记录的良好载体之一。研究过去和现代雪冰中的汞将有助于了解地球
会议
南极冰盖被公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为敏感和关键的区域之一,其稳定性和所引起的物质迁移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南极物质变化长期以来受到地球物理学、冰川学、海洋学及环境学等各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南极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实地考察获取研究数据的区域相对于整个南极还十分有限,因此主要研究还需要依赖遥感技术。近几十年来,遥感技术提供了包括重力观测、卫星测
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有着特殊的气候背景和下垫面,对这一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观测分析对改进和发展陆面过程模式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陇东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连续一年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分析了雨养农田降水量、土壤含水量、辐射、反照率和能量通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降水、土壤含水量和农业生产活动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受降水分布和土壤冻融的影响,土壤含水量有显
会议
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除了发生在交界面(对流层顶)附近的各种物质交换外,主要通过大尺度的动力耦合过程而相互作用。在冬半年,由行星波活动所驱动的大气经向环流发展及平流层环流的振荡变化,是最为典型的平流层-对流层动力相互作用过程。关于平流层环流影响对流层的动力过程,一般认为是通过平流层异常直接下传到对流层而发生的。然而,我们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说明,平流层异常信号并不直接传播到达对流层,平流层与对流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