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契合下的新型文化空间--以锦州地区为例

来源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艺术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关于解决大众社会精神与文化需求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艺术人类学从本土文化到城镇文化研究所要跨越的一个阶段.后工业文明时代对城市的定义,不仅是工业时期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场所,而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由物质性上升到文化性的社会特征.文化艺术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新型标杆,大众对城市“公共”与“艺术”有了新的审美要求,而地域文化的发展,尤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模式,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文化的先进方式,在公众生活中已经有了较高的影响力,在“大众传播”模式的索引下,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产生了直接对接,促使一种新的城市文化空间的构成.本文通过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公共艺术结合的案例,基于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探讨新型文化空间在城市发展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城市与人在精神文化建立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乱针绣是一种极富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绣品具有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寓画于绣等独特特点.民国初期,全国上下掀起“新文化”运动,乱针绣
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是淮安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淮安人民的瑰宝,也是进行设计创作的重要载体。关注洪泽湖传统木船
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是其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他们的服饰及其图案和色彩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所创造的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结合.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服饰把历史、现实和理想,把有机
南京开辟下关商埠以后,西学东渐,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但是,六朝古都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受到外辱后精英阶层的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党政要人、部分在华外籍建筑师拥有较浓烈的中
审美人类学植根于人,植根于人类创造的物品之美.正如席勒所说“人啊,唯独你才有艺术”.人类创造物品首要目的在于实用,其次是追求美的享受.审美需要产生在实用需求之后,对于
萨满剪纸是萨满教信仰的产物,在当下社会,其增强文化认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越来越明显.近年来,萨满剪纸的保护与传承既有成就也有不足,尤其
生活环境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对艺术创作形象的塑造和内容的构思起着重要的影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秀霞的剪纸作品极具地方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医巫闾山地区
欧亚草原天鹅岩画图像语言内部存在的四种基本语法规则决定了它的三个特征,即两种基本类型的天鹅形象、数字“7”形原始物像和自由形式.欧亚草原天鹅岩画的主体是合体岩画.其
近期文化规划的兴起,强调城市即人的概念,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中单纯的文化符号概括与土地经济价值的挖掘等宏观角度的功能性布局已不足以体现城市文化场域的本质.对文化规划
近三十年来,王纯信始终坚持作田野考察,用人类学的方法记录民风民俗,收集民间艺术遗存,形成摄像、照相、录音、笔录各种档案。并开展长白山满族民间美术、萨满美术、长白山非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