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延伸期T213集合数值预报的扰动能量信号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2008 年初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利用T213 数值预报模式回算的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数据,通过WPD 方法获得了基于集合数值预报的低频扰动能量信号,通过与NCEP/NCAR 再分析资料的距平相关及误差分析表明,对于中期延伸期的预报而言,低频扰动能量信号是一种有一定业务预报技巧的可预报分量.(1)从200 hPa 位势高度场1 月1 日的未来15d 预报来看,虽然T213 模式集合预报存在着时间延迟的问题,对强低值系统的预报较弱,但对冷暖气流的传播路径及低温雨雪主要爆发区的预报效果较好,当取0.4 作为波包大值区(带)和波包小值区(带)的临界值时,在10d 以后仍然存在一定的预报技巧,故低频扰动能量信号对于中期延伸期的业务预报具有可参考性.(2)200hPa、500hPa 高度场和700 hPa经向风场集合预报场扰动能量的距平相关系数较为稳定,1~15d 的集合预报与观测场的ACC 都维持在0.4以上,从15d 预报时效的趋势上看,200hPa 高度场在第5d 后,处于一个稳定持续的状态;700hPa 经向风场和500hPa 高度场在15d 中均保持在0.42-0.5 之间.故可看出,扰动能量信号具有中等程度的可预报性的参考态.(3)200hPa、500hPa 高度场和700 hPa 经向风场在1~5d 预报与观测的ACC 在东、北半球的预报技巧较高,关键区的相关性都较好,10d 以后的相关性较为稳定.尤其是关键区的都有一定程度的预报技巧.因此,说明对T213 模式集合预报的低频扰动能量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稳定关键区提高中期延伸期的预报技巧.(4)T213 模式集合预报的低频扰动能量分量的预报误差在空间上较为稳定,正负误差较强的区域随时间变化较小.对高纬度地区强冷空气的预报相对较弱,但随时间延长,误差减弱.在中低纬地区波包整体误差值较小,特别是在南海到我国南方地区,基本为较弱的正误差.可见,对于集合数值预报产品利用WPD 方法获得的低频扰动能量信号的误差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较为稳定,表明获得的模式分量对10d 以后的预报技巧有所改进.
其他文献
2011 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及前期(8 月1-24 日),深圳没有出现灰霾天气,能见度极佳,平均能见度达26.5km,大运会结束后(8 月25 日-31 日),持续出现灰霾天气,平均能见度仅7.4km.为分析大运会前后深圳灰霾天气转折的原因,本文利用多种资料,从大气成分、环流形势和环境气象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大运会期间深圳持续吹偏南风,空气洁净,风向稳定、风速较大、大气扩
利用2011 年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数据和深圳市大气成分监测系统采集的大气成分数据,分析了深圳灰霾特征、天气成因和气溶胶特征,结果表明:2011 年深圳灰霾同比减少,但秋季偏多,并以长时间持续性灰霾天出现。总体气象条件较不利,锋前暖区、弱高压脊控制、变性高压脊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都有利于灰霾天气的形成。细粒子的光学散射作用是灰霾日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也是形成灰霾
本文分析了2011 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认为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与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此次过程水汽来源较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积聚的过程,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最后到暴雨结束,能量释放完;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这种很强的上升运动不仅使得暖湿空气辐合抬升,而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1.0.x1.0.再分析资料、云图资料等对2011 年8 月14-16 日河北中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此次降水主要是由两个MCC 造成的暴雨;8 月14 日夜间的降水主要是中高层处在副高外围影响,对流层低层暖湿切变辐合形成MCC 造成的;8 月15 夜间的降水主要是副高南撤,中高层配合槽线和地面冷锋共同形成的MCC 造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MCC 发生在较弱的
本文利用NCEP 资料对0716 号“罗莎”台风变性前后的环流形势场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罗莎变性加强过程表现为强锋面侵入台风内部,冷空气包裹台风中心,温带气旋在锋面上强烈发展的过程。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原热带气旋高层稳定的暖核结构逐渐破坏乃至消失,而低层冷核结构随着冷空气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使之从对称的热带气旋变为非对称的温带气旋。相空间参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变性过程中台风结构的演变。
在防雷大型地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多层土壤结构、高土壤电阻率等难以套用相关公式就可作出定性分析的问题,而通过现场实际测试数据,与CDEGS 软件包相应模块的计算和分析相结合,则可更为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进行大型地网的综合分析及设计。
在Uwyo 包含单组分气溶胶的绝热气块分档云模式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化学组分气溶胶的绝热气块分档云模式。利用2006 年春季华北地区地面气溶胶分级采样的离子成分分析数据和同时段高空气溶胶、云微物理飞机观测资料,研究了实测多化学组分气溶胶对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多化学组分气溶胶较纯硫酸铵气溶胶更有利于增加云滴数浓度,减小云滴有效半径,同时多化学组分气溶胶通过增加小尺度云滴数浓度和
不同的雪深的雪压是不同的,同时相同的雪深雪压也不一定相同。相同雪深情况下雪压主要取决于积雪的密度。影响积雪密度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气温、湿度、风、日照、雪深、积雪时间、降雪性质,想要精确的确定它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着重研究分析降雪量、雪深与雪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将来的服务过程中根据所预报的降雪量的大小,作出雪深雪压的预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总结出的经验规律运用到地面气象观测中能有效的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值预报产品,通常需要获得更准确的模式初值和提高预报模式的性能.其中,资料同化过程就是求解最接近真实大气的途径.80 年代以来,变分同化逐步成为资料同化的主流方法.Courtier 提出的增量法使得四维变分同化方案进入国外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业务预报.但这种传统的四维变分方案需要使用切线性和伴随模式,工作量巨大,且计算耗时.中科院大气所王斌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降维投影的四维变分同化方案
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系统是由许多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参与进行开发研究的新一代中尺度同化预报系统。本文以2007 年7 月下旬山西中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选取WRF 模式中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和微物理方案进行降水预报对比试验和检验,对各方案的降水预报性能进行初步评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于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大的影响,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