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适度精炼技术与产品质量和营养素评价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整大豆油精炼工艺参数获得维生素E含量超过750mg/kg、植物甾醇含量超过2800mg/kg和多酚总量超过1.37mg/kg的富含微量营养素的大豆油,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在0.3%以下.该集成精炼工艺参数,尽量保留大豆原油中有益的微量营养素,最大限度地控制反式酸等危害物生成.与传统精炼工艺比较,大豆油加工吨溶耗降低5%,吨汽耗降低10%,吨电耗降低5%,脱色剂用量减少20%,软水消耗降低40%等,工艺生产能耗得到显著降低.在现有《大豆油》产品国家标准体系下,实现了油脂适度加工、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他文献
食用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饮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类食用油产业发展迅速,拓展了膳食营养摄入范围.本文对食用油营养价值及风险因子控制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人们对食用油营养价值及安全评价的认识.食用油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是为人体提供热量、必需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脂的营养与安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关于油脂的反式脂
亚麻籽的制油工艺有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又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不同的制油工艺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亚麻籽油中的苯并芘含量、反式脂肪酸含量是亚麻籽成品油比较重要的安全质量指标.
对7种芝麻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根据含油率、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低温压榨油的甾醇、维生素E含量以及芝麻价格选择埃塞俄比亚二级芝麻用来制备特级初榨芝麻油.确定特级初榨芝麻油的制备工艺为:低温压榨芝麻毛油经过滤后加入复合酶溶液(枯草杆菌蛋白酶、中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搅拌超声处理,反应结束进行微波灭酶处理,分层后对上层净油进行真空干燥,经二次过滤制得特级初榨芝麻油.以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测试所得的诱导时
建立了一种利用强化体改善脱皮油料压榨力学性能进而优化出油效率的压榨制油工艺.在该工艺中,以预制竹片为强化体与脱皮菜籽仁混合压榨制油,所得压榨饼可分离为纯饼和回收强化体,后者可多次循环利用.当强化体添加量达到脱皮菜籽仁质量的20%,菜籽仁含水量为3.5%且入榨温度为103℃时,饼残油率可低至13.1%.强化体可循环使用且不会导致压榨饼残油率的上升及纯饼得率的下降.脱皮菜籽仁的TAP硬度随强化体的添加
本文研究了冷榨、热榨、溶剂浸出法以及水酶法四种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工艺对亚麻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法及水酶法浸出法制得的亚麻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较低,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动物油脂提取工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间歇式导热油加热,干法熬制技术提取动物油脂.整个生产过程在密闭设备内进行,减少污染、避免油脂氧化,二次蒸汽得到充分利用,节省能源.同时,该技术能够消除杂味,改善工作环境.
探究氮气脱臭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脱色油中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以下简称为两态)以及两态总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脱臭温度对两态总甾醇百分含量的保留率影响是显著的,脱臭时间和氮气通气速率对其影响不显著;温度、时间对游离态甾醇损失率影响是显著的,氮气通气速率对其影响不显著.影响它们的主次因素都是因素A(温度)>因素B(时间)>因素C(氮
以低温压榨油茶籽脱胶油为原料,进行碱炼脱酸工艺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碱炼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碱炼终温度80℃,碱液浓度12%,反应时间60min,超碱量0.16%.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值可达0.06mg KOH/g,且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达到注射用油对酸值的要求.
运用凹凸棒土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色试验,探究了其对菜籽油的过氧化值、磷含量、皂含量和茴香胺值的影响;同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新鲜白土、一次脱色废白土和二次脱色废白土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索一次脱色废白土二次利用的可行性.对菜籽油进行全波长扫描后,确定537nm和612nm为菜籽油脱色率测定波长,在单因素基础上,以两波长下的综合脱色率为指标,对菜籽油废白土预脱色一凹凸棒土复脱色工艺进行正交
将磷脂酶C用于食用油脱胶是一种新型工艺,用于羊油脱胶中又可以很好地保留其风味.通过小样试验发现加酶量、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磷脂酶C用于羊油脱胶效果的影响较大,对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磷脂酶C用于羊油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主次关系为:加酶量>反应温度>加水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80mL/kg,反应温度46℃,加水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