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在脑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原脑病论坛暨首届河南脑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提出,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之先河.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源于《内经》,但将辨证论治的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使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却始于《伤寒论》.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创造性地把《内经》等古典医著中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理、治疗大法等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检验、总结、提高,终于创造出理法方药俱全、辨证体系完整、辨证思维灵活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路易体(Lewy body)形成为特征。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流程包括是否是卒中,排除低血糖、肿瘤、MS、颈椎病等非脑血管性病变;是否是缺血性卒中?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严重程度?目前推荐NIHSS量表评估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Wilson于1912年详细报道,又称Wilson病。程玉麟(1932)首先报道中国人HLD临床表现,林文秉(1932)对K-F角膜色素环进行了描述,此后25年未见文献报道,至1957年后才有零星文章。
磁共振成像的出现使扫描速度更快、成像更清晰、从形态学向代谢和分子影像学演变。介绍了磁共振多模态成像的种类,阐述了中国脑卒中现状等。
本文介绍了脑血管疾病膜损伤特征,结合具体病例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等。
神经保护指增强脑神经元对缺血的耐受性而最终促进功能恢复;在药学方面是指直接作用于细胞具自保护效果药物的应用。神经保护是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阻止缺血后引起的脑组织系列的病理及生化反应,干扰缺血瀑布反应的各个环节,延长神经元存活的药物或措施。缺血级联反应的每个环节都是保护性治疗的靶点。
颅内动脉瘤(Aneu rysm,AN)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分型按自然病程分为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按病因分为先天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等.
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类第一大死因.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缺血性脑血管病得到深入研究,脑出血的损伤较缺血严重,但因种种原因,对脑出血的研究欠深入.
分级诊疗制度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管理方法,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如何建立和实现分级诊疗制度,是新一轮医改成败的关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病人逆向流动的状况日趋严重,反映了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则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火致病是一大类疾病,不局限于单一病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序中提到,“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相火的发展源流“相火”之说,首出《内经》,自金元以后,论述者凡数十家,各有发明演义,使相火理论更加丰富,中医学术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