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推力器氪等离子体的磁透镜聚焦特性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尔效应推力器(HET)采用氪气时具有低成本和高比冲特性,在深空探测、长寿命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霍尔推力器HET-P70在使用氪工质时的等离子体磁透镜聚焦特性。利用双探针和多栅探针,分别测量了HET-P70优化状态下的羽流发散半角及离子能量分布,结果显示接近11度的羽流发散半角处于国际水平。最后利用所测参数评估了工质利用率,解释了HET-P70性能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一类牛顿传热定律下简单蓄热器模型进行了研究,在蓄热器工质初态温度、热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进口温度、贮释热总时间等参数一定的条件下,以过程的熵产生最小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导出了蓄热器工质温度及热、冷流体温度变化最优构型,获得了最优构型下过程熵产生与贮热时间的无量纲最优关系。选取相关计算参数给出了数值算例,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温度最优构型及熵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实际蓄热
本文以Czockralski单晶生长系统中熔体热对流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出了具有不同波数的著名耗散结构-波样流动,并应用正交分解法抽出了耗散结构基本流动模式,分析了基本流动模式形成耗散结构的动力学过程。结果丰富了人们对耗散结构的认识。
本文以熵产生作为里亚普诺夫V-函数,以Czockralski 轴对称单晶生长系统中熔体热对流为应用对象,通过发展里亚普诺夫数值V-函数方法,研究了里亚普诺夫V-函数在数值热对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定态,系统熵产生震荡减小;对于不稳定震荡对流,系统熵产生震荡增大。并且,研究弄清了熵源强度的分布。里亚普诺夫稳定性法所得稳定性结果与直接法和正交稳定性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本文在温度为550-650℃;压力为24-30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5.7s-46.4s;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05-0.7mol/L的条件下,对甲酸在超临界水中的分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甲酸分解的气体产物为H2、CO2和CO,其中H2、CO2为主要产物。温度、反应物料浓度对甲酸分解有显著的影响,而压力基本无影响。在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间范围内增加反应时间可提高气体产物中H2的含量和气化
介绍了一种新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双温升发生过冷吸收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通过同时添置溶液冷却水换热器与溶液热源工质换热器从而组成新的循环流程,可使热源工质进出吸收式制冷机温差提高、吸收器和发生器面积减小、经济性得到提高。经过模拟计算发现添加两个换热器以后发生器和吸收器的面积均减小,热水出口温度降低,COP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制冷剂包括人工合成和自然两大类。本文提出近自然工质的定义。发达国家环境日益恶化,美国率先研发用以替代汽车空调常用的R134a 的新型制冷剂,并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替代测试实验。文章简述了一种制备此制冷剂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汽车空调制冷剂的系统循环性能,指出在新旧制冷剂的替代过程中,我国应采用适合的过渡替代工质,并鼓励自主研发适用于我国的新型制冷剂。新型制冷剂的发展方向将是近自然工质和直接采用
本文对两种CO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和TSCV+IC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计算条件下,循环TSCV+TG最优中间压力为7.09MPa,最大COP为2.77;循环TSCV+IC 最优中间压力为5.89MPa,最大COP为3.08; 给定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循环TSCV+IC的 COPc和COPh分别比循环TSCV+TG平均高约11.88%和10.87%。实验测
随着对于CO2膨胀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的一些影响膨胀机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性问题随即被提出。CO2膨胀机内部流体的相变流动过程是制约其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膨胀机的内部改造:添加LED内部光源、嵌入承受高压的石英玻璃视窗,并结合CO2热泵系统以及高速摄影仪图像采集系统,建立了膨胀机内部流动可视化观测实验台。通过对不同膨胀机转速下、不同CO2质量流量下的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害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地震形成的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认为地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相变过程。通过亚稳态理论和聚集态理论对浅源地震的剖析,认为其产生的机理是超临界或亚稳态流体相变所导致,并根据热力学平衡态原理结合地球水循环系统以及碳循环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大气水循环和碳循环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内部的超临界流体过热,当达到流体极限过热度,并且在板块运动的激励下导致了整个系
对于高压含油CO2快速降压的研究非常有应用价值。然而气泡成核长大是涉及到从微观到介观再到宏观的一个过程,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基于各种理论下研究之间的衔接,还需要深入分析。现今对于气泡成核初期,主要有两种模型,一种是经典核化理论模型,另外一种Kawk模型,两种模型都有各自利弊。本文在综合考虑评价了这两种模型后,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压含油CO2快速降压进行了理论计算。对于气泡生长后期,本文建立高压含油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