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为己任的毕业设计--解读日本优秀毕设作品有感

来源 :2017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解读日本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设计过程、提交成果内容以及评价,反思国内的建筑专业教育及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提出可借鉴的价值.
其他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在乡村规划课程组织方面,历经3年建设,搭建了乡村认知实习、乡镇规划专题和乡村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三大版块;设置了乡村现场调研、乡村调查报告与乡村规划设计的课程三大课程环节;形成村域规划、村庄规划与建筑改造的三个层次;推进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认知调查与规划设计、不同专业之间的三大融合;按照地形特点、整治类型与产业特色作为三大选题维度.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规划被赋予了技术扶贫的角色.面对长久以来人们与土地紧密联系的空间载体、传统文明的发源地的乡村,需要一种针对乡村生产、生活全方位的陪伴式规划.规划师需要与村民一起挖掘村庄内生动力,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本文以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一次乡村规划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融入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
本研究致力于在现行专业课程教学中揭示并发扬中国历史城市设计的优秀经验,旨在培养具有融贯中西城市设计知识结构的高水平规划人才,提出"注重本土规划设计经验传承的城市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形成了"认知-活用-修养"三层次、递进式的目标体系,构建了"问脉、寻脉、把脉、续脉"的创新性教学模块及内容.
当前的城市设计教学应当对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新需求做出回应.本文结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与法国凡尔赛高等建筑学院(ENSA-V)的双学位项目,重点介绍法方为该项目提供的为期一年的城市设计教学模块,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心得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最后总结其教学特色以及对中国城市设计教学的启发.
本文通过对当下规划教育中设计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综合本科生培养中住宅区规划、总体规划和规划管理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特点和现状,分析并提出,综合设计能力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能力,应当具有课程主线的地位.综合设计能力基于空间设计能力,以影响和形成社会事务平台机制为目标,引导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这一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储备,通过言传身教,达成学生的感同身受
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村民参与保护与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乡村的自治能力,同时促进乡村规划的有效落地实施.本文首先剖析了当前乡村规划设计中村民"参与难"与"难参与"的现状及原因,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完善参与方法,提出了"设计下乡、教育下乡"的解决对策,进而以四校乡村联合毕业设计为例,展开从开题调研-答辩汇报全过程的参与式规划在乡村规划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索,总结其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旨在为乡村规划专业
"服务学习"是当代高等教育连接社区的一场改革运动,20世纪末已逐步引入美国城乡规划教育领域.大学师生同社区有效合作力求共赢的模式发展,对师生之间基于实践和问题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挑战.服务学习以启发、赋权为主而非利用为导向,重视浸入式体验,承认并正视差异,不断反思各方的职责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鼓励多元文化间学习、互惠和交流,兼顾社会、政治和道德等议题,为面向日益世界性和多元化社会的城乡规划教育提供
毕业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本科教学中最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各专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检验,是真正融会贯通、并和实践紧密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环节,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而教学和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能够为学生拓展研究性和实践性提供重要的技术条件.因此,校际融合、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论文以建立校企融合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为目标,探讨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
在新增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以建筑设计为主的低年级设计课教学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将城市认知纳入空间形态构成教学.课程内容调整方面,在案例学习环节,案例选择从单体建筑拓展到城市街区.在概念提取环节,强调基于城市分析生成设计理念.本文介绍了相关教学成果,总结了教学成效和不足,并对未来教学改进方向提出了展望.
在当前城市规划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当下城乡规划学科的教学特点,针对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课程,以根脉传承、思辨创新为启发打开新视野,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指导学生展开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更好的顺应城市发展、建立根脉意识、唤回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