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准噶尔地区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来源 :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准噶尔地区是古亚洲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与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性地区,也是了解中亚造山带演化的重要窗口之一。目前,对于东准噶尔岩浆弧的构造属性、基底特征与俯冲极性等重要地质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关于东准噶尔地区的地壳基底,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晚古生代洋壳或岛弧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岩石学与年代学的证据。关于岩浆弧的时代与俯冲极性,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其为晚古生代的大洋岛弧,形成于以卡拉麦里蛇绿岩为代表的准噶尔洋的向北俯冲,也有学者认为其形成于以额尔齐斯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的向北俯冲。针对东准噶尔地区所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作者对东准噶尔地区琼河坝地区和北塔山地区火山岩及其中的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Sm-Nd-Rb-Sr同位素研究。研究认为:1)琼河坝和北塔山地区火山岩为具有陆源弧特征的中酸性火山岩;2)自奥陶系起该火山岩发生下冲作用并被花岗岩与花岗斑岩侵位,形成剪切变形构造与发生绿帘钠长角闪岩相变质;3)琼河坝和北塔山地区的石英二长岩与流纹斑岩具有大陆岛弧特征。基于这些新取得的数据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东准噶尔岩浆弧的演化过程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东准噶尔地区经历了与西太平洋相似的演化过程: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向北俯冲于准噶尔大陆之下形成野马泉陆缘弧、并伴生斑岩铜钼矿床的形成,持续的俯冲作用导致陆缘弧发生弧内裂谷、进而发育成弧后盆地,结果使北塔山地区陆缘弧远离大陆并转化为大陆岛弧,俯冲带的北撤与洋内俯冲作用形成萨吾尔大洋岛弧、并伴生斑岩铜金矿床的形成。东准噶尔岩浆弧构造属性的厘定与演化过程的重建对东准噶尔地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具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演化,得出,“威尔逊旋回”洋盆消失两侧板块拼合碰撞后新生大陆外侧洋盆的俯冲与新生洋盆洋脊的扩张是新生大陆内部陆内变形的不竭动力,它诱发大陆岩石圈壳慢物质的调整加厚或减薄。如我国东部大陆中一晚白呈世一古近纪(135-23Ma)加厚地壳一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和岩浆活动达到高潮,使大陆克拉通出现泛盆地、准平原化,这种现象在渐新世末“四川运
1问题的提出燕山运动以来,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山耦合格局.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构造演化表明,黄海盆地是在前侏罗纪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本文简要分析黄海盆地的地质特征、盆地演化过程,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制.
文章介绍了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的勘探历程发展状况,对南黄海盆地的远景进行分析。提出深入中-古生界的研究、推动技术方法的革新、关注潮间带的研究的建议。
东坑铀矿床是诸广南部铀矿整装勘查区中的大型铀矿床之一,且矿体品位高.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总结了东坑铀矿床的岩性、控矿构造、蚀变、矿体分布以及矿化期次等成矿特征,再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NE向断裂控矿作用明显,深部流体在铀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强该区深部找矿工作,并紧抓不同产状构造以及不同岩性接触面(辉绿岩和花岗岩体)的复合部位,沿NE向烟筒岭断裂在外围找矿.
前人研究德兴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铜(金)矿更多的关注到了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某些方面,但是往往忽略了德兴地区成矿作用的特殊性。本文从德兴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和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角度,阐述德兴地区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的成矿地质背景,建立德兴地区铜(金)成矿作用两阶段模型。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害,推断古气候变化可以辅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规律,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本文运用将古论今的方法,依据太湖东岸SZO3孔孢粉植物群的组合特征和各科属含量变化的特点,参考碳屑、低等菌孢子、水生藻类的绝对浓度变化,将钻孔第四纪沉积物划分为4大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更新世早期气候变化为暖湿—暖相对湿—冷干的过程;更新世中期气候环境开始出现显著波动,经
文章介绍北—中—东亚地质图的编制,对其取得的地质划分、对中元古界底界年代取得了统一认识、解决了跨越国界的重要地质矿产问题以及对东亚大陆侏罗纪以来地球动力学的多元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解释等成果进行讲述。介绍了区域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与环境响应.
岩浆岩是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事件的记录,通过岩浆岩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以及追溯大地构造演化历史。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陆域地质特征、海域钻井、地震及重磁资料综合解释,着重分析南海盆地中生代侵入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南海南、北陆缘侵入岩成因,以及对某些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响应,为南海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研究提供思路。
诸广山岩体南部地区是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第二批整装勘查区之一.本文通过对诸广南部铀矿整装勘查区岩浆岩特征、成矿构造特征、热液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系统归纳了该区五种铀矿化类型,认为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中心与构造的复合部位为该区铀矿床最有利的产出部位.指出下一步勘查区铀找矿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攻深找盲,同时对老矿区的外围进行扩大.
西太平洋富钴铁锰结壳国际勘探呈现出新动向和新的技术趋势.日本在密克罗尼西亚海山综合采用物探、钻采、成像三大技术群进行大比例尺填图的技术策略对于我国在西太平洋的富钴铁锰结壳勘探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