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呼唤教育性意蕴的回归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科学术委员会第10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研究始于现实问题及其人们的自觉意识。我国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科层化和秩序中心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弱化、遮蔽。本论题的针对性问题就是“学校管理教育性的遮蔽”,它主要揭示现实困境,这也是有关本论题价值的充分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管理教育性”,不仅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理论命题,还是一个具有应用性的实践课题。就前者而言,它意味着学校管理活动具有教育的属性;就后者而言,它意味着解开学校管理症结的企图。人的可塑性与管理的可控性作为“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基础和依据,决定了“学校教育不能没有管理,学校管理不能遮蔽教育”。本文在列举“学校管理教育性”在实践中遮蔽表征后,进一步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管理教育性回归的内在依据,即学校管理教育性实现的逻辑前提,呼唤学校管理教育性意蕴的回归。
其他文献
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存在着一批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发展滞后,未能达到通常应有的办学标准,从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佳,进而又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一类学校,这类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甚至还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
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无疑是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理性抉择。在这一进程中,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讲,农村学校无论是从其硬件如教育设施、设备还是从软件如教育理念、师资、生源、教育质量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亟待改进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学校的改进需历经三个阶段、学校内部改进策略。
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改进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多集中于两端:宏观的政府政策和微观的学校内部因素改造,而对于中观环境—一定行政区域内社会与教育环境冈素对于薄弱学校改进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还研究不够多和不够深。实际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对于基础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也就是推进教育公平)更应当关注区域性行动,因为它的管理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群众关心的教育质量也是主要是生活环境范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用及其结果。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与影响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直接有关,本文试就影响我国小学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做一探讨。
外来工子女能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贯彻与落实,而且关涉到公平正义社会价值观的实现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问题。为此,2001年5月,中央出台了“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个为主”政策。2006年6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也再次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应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法律责任。然而,近来诸多实地调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公信力危机的透视,以及对公信力形成机制的剖析,提出要提升高等教育公信力,必须立足于公信力形成的三个维度,聚焦于高等教育组织这一主体,并监视社会公众的心理变化,关注两个主体在交汇口互动指标的变动。
基础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主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两基”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关注学校的改进和变革,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追求学校卓越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承担着更为重要和紧迫的职责,被期待在学校改进和教育
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向,政策眷顾对象最为集中的是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这是民族复兴的奠基工程。而在义务教育中又特别强调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巨大的鸿沟,这己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当中国从“教育机会起点均等向教育机会过程均等”前进的过程中,弥合这种差距势必应成为政府的重点作为。而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素质的提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在中小学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的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这是从事中外教育比较的人士经常发出的感叹。可是,到了大学后,中国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突出了呢?别的国家建国30年左右,便会诞生诺贝尔奖得主,而中国建国60周年,为何本土科学家还与诺贝尔奖无缘呢?本人带着这些疑问,思量再三,越来越觉得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宏观
政府对民办学校提供资助是民办教育获得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不管是学界,还是政府部门已达成共识。随着地方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出台,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宁波等沿海发达地区。但在对宁波各市(县级市)、县、区的实际调研中,可以发现:并不是当地政府资助的经费越多,民办教育发展就越好。对于民办教育,政府要资助,而且要加大资助力度,但仅明确“要花钱”、“多花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