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洪范约义》中的德政关系及当代价值

来源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范约义》是马一浮在复性书院为诸生讲解《洪范》的讲稿,于1941年完稿刻印.与历史上《洪范》的政治性诠释相比,马一浮以《洪范》的道德意义统摄、覆盖单纯的政治性论说,根本上扭转了《洪范》的诠释方向.复性书院讲学期间,正是日本全面侵华愈演愈烈之时,马一浮极力凸显道德价值,展现人的本然之善、性德之真,以此对治道德虚无论和对人性的怀疑;在乱世中,他借助《洪范》的道德性诠释,对西方功利主义政治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显示出对道德的绝对坚守、对进德工夫及人之境界提升的可能性的确认以及现代社会中对传统经典价值的坚信.
其他文献
以王阳明、罗钦顺为代表,明代中期理学家对于理想道德人格的看法相较于正统的朱子学发生了许多转变.一方面,情感、欲望不再被视为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气禀、才力更多被理解为单纯的差异性因素而非德性的遮蔽性因素;最后,客观知识的相对独立意义被忽略,知性的意义只在成就理想人格之辅翼的意义上被接纳.不过明代中期理学家对于理想人格中道德性这一因素的追求始终没有转变,道德的善始终是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
刘宗周是明末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对《大学》和《论语》的诠释建立起了以"慎独"和"诚意"为中心的心学四书学体系,取代了王阳明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四书学体系,同时他还引入了朱子学派的笃实工夫,厘清了三教界限,重塑了正统儒学,从而纠正了阳明后学出现的虚玄空疏、狂放任情的弊病,开启了心学四书学在明末清初的发展路径,对儒学在明末清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股全国性的大众儒学热潮从各地涌起,成为当代中国最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这波儒学热的兴起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它既是儒学被人为压抑摧折一个多世纪后的强力反弹,又反映了礼崩乐坏现实之下社会对于道德底线失守的焦灼,更是古老的儒家传统在国家现代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探寻自己的社会定位以图返本开新的努力.因此,无论着眼于历史还是现实,大众儒学的兴起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存在的角度分析,传统中
临朐地处齐鲁腹地,沂山作屏,弥水为带,山川秀丽.自汉代建县,己历两千馀年,堪称海岱古邑.此地民虽朴茂,"彬彬风雅或不逮于上邑"(冯溥《康熙临朐县志叙》),然修史续史传统,渊源有自,延绵不绝.据统计,自元代以迄民国,七百年间共出现各种方志二十部,其中官修十部,私修十部,为山东旧志最多县份之一.惜时远日久,多已湮而不彰.今所见者,主要有嘉靖、康熙、光绪、民国四种官修版本,另外还有私修《昌国艅艎》《临朐
孟秋(1525-1589),字子成,号我疆,山东茌平人,明代后期北方王门的杰出代表,与河南新安孟化鲤合称"二孟".黄宗羲以孟秋主张现成良知之说,简而不烦.依照阳明学的内在理路而言,梨洲此说甚确.然就其学说的整体而言,孟秋不仅学宗阳明,且回溯孔孟周程,提出了以"志仁"、"求仁"为宗旨而收摄良知之学于其内的独得之见.基于此种见解,本文对孟秋以成圣为目标的诸说展开分析,并对以此目标为导向而展开的含摄良知
凡人善举,就是通过身边人的善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善举就是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提倡爱国敬业、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感动吉林》是在吉林省内乃至全国影响很大的选评栏目,这些平凡人的善举体现了时代精神,对激活儒家传统美德,实现传统儒家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要求,丰富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内涵,增强感召力与影响力,具有积
孝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始基与诸德之首,其本于血脉亲情.父母在世时,人们"孝"敬父母,是对父母生命给予的感念与报答,并指示着人们过上"仁"的道德生活;当父母去世,人们孝祀父母,文理昌盛,并在"追孝"的情感表达中,继志述事,是为"神道设教",推动文教的发展."追"字更多地指向于源头处,反映了先民的文化寻根意识,这种内向固守力使华夏文明历数千年而不坠.
泰、否二卦讲的是治世与乱世的循环往复.泰卦讲乱必有治终还乱,否卦讲治复还乱乱又治,以此警示人们要时时处处勿忘忧患.
船山认为咸为"无心之感",其卦象兼具"始"与"成"二义,"形色"和"人身"是"感应"之所以发生的前提与基础,而与阴阳、形色"交与为体"的"道"实为感应发生的根源或先天条件."情具而感生",感应为二气之"相与",具有"随感随应"的迅捷性."感"、"应"与"思"皆为心之功能.心为万感之主而其应则有贞淫之别,得失系于一念,感以乱思则害义,故须"思"上用功,治心之要在于"止思虑之滥"、"思不出其位",明一
朱骏声除了小学之外,易学也是其极擅长的学问.有关其易学如《六十四卦经解》等的研究,目前还鲜有人问津.本文先考察了其易学的主要著作和特色.其中,《六十四卦经解》是汇集前人注解、间申己意的著作.若对此书的内容不加甄别,很容把书中其他人的易学当作朱氏本人的.至于甄别的标准,不能凭大字、小字来判断,而是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核实.朱氏长于训诂,其解《易》的首要特色便是以文字声韵之学进行解释;其次,朱氏精通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