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维修原则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中的中国特色问题

来源 :2005年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建筑以其建筑材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独立于世界之林,被称为以木结构体系为主的东方(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建筑的代表,有着鲜明的特色。它的保护与维修,也必然要根据它本身的特色来进行。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古建筑维修中的应用不可避免,我们在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时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即所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能够更多地、更好地保存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于原工艺技术的操作,也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同时也要重视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与研究。
其他文献
回想当年,承蒙首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杨周翰先生厚爱,赐函邀我和我所在学校为发起单位。使我有机会亲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创建、成立的历程,目睹三代中国比较文学学人团结协作
比较文学是文科院校的“专利”,如今,它走进了理工院校的校园,因为汉语言文学已经或正开始在理工院校生根,开花,结果。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专利”,如今,它走上了公共
会议
翻译研究从现在起应该是一门主学科,而比较文学是一个重要的附属科目。这是英国学者在比较文学的一片危机声中危言耸听、标新立异,还是另辟蹊径,抑或是历史的必然?本文
会议
人类有史以来,文化迁徙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就一直存在,这导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根本就没有纯粹的文化,各种文化多多少少都带有杂交性,居于一定文化之中的人的身份也相应地
会议
本文就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滨孙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笛福在对鲁滨孙形象的塑造上,一方面继承了源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着重去表现人的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英雄性
会议
经历过独立制作、转型、吸毒、又戒毒后的张元越来越像那些被他记录下的纯真、善良,诉说着无力又怀揣着憧憬的剧中人。WHO IS IT以拍摄纪录片和半纪录风格的电影成名,并曾登
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竺可桢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两大成就:一是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二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把地方性的浙江大
“文化”这种从自然耕作到精神层面提升的语义变化,其过程所反映出来的习俗、信仰和价值等,显示了某种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迁移和对自身历史性认识的升华。前者需要对
会议
死亡是摆在当代中国人眼前的现实。一大批诗人、艺术家、作家和批评家或自杀或病故或被谋害。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文人自杀事件从侧面反映了文学生产和接受的历史性。
会议
本文介绍了古代硅酸盐质材料(包括陶器、瓷器、玻璃、颜料和玉石)、原史时期可能的中外交流。着重叙述了中国古代玻璃和玉石的材质来源和制造工艺的起源,以及中外文化和技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