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头位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脑表面投影及其与侧裂静脉的关系,为临床经侧裂入路手术中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的保护提供空间量化的参考数据,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大脑中
【出 处】
: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首届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头位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脑表面投影及其与侧裂静脉的关系,为临床经侧裂入路手术中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的保护提供空间量化的参考数据,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30侧(15例)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用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别左右翼点入路开颅.以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水平线为X轴、通过外耳门前缘并与X轴垂直的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测量M1分叉部在此坐标系投影的数值.观测不同头位下M1分叉部和侧裂浅表静脉的位置关系与垂直距离;并根据此研究结果采用以M1分叉部脑表面投影为解剖学标志,应用最短垂直距离直接打开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32例,初步评价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 尸头向对侧旋转30°时,M1分叉部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旋转60°时左侧4例,右侧5例M1分叉部位于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其余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下方.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左侧:(14.60±2.27)mm,右侧:(15.03±2.36)mm.32例动脉瘤全部夹闭顺利,平均暴露动脉瘤所需时间缩短2/3,侧裂打开平均长度为1.5 cm,术后局部脑水肿程度轻,无明显脑梗死灶.结论 M1段分叉于岛阈的最高处,在以X=25.0 mm、Y=45.0 mm为圆心,10 mm为半径画成圆的范围内共有M1分叉部的投影占90.00%.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关系和头位密切相关,尸头向对侧旋转30°~60°时,M1分叉部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或下方.利用此研究结果采用直接侧裂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安全、实用、并发症少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CT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在枢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行后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16例行颅颈交界区CT薄层扫描,数据
探讨了运用被动安全防护技术实施城市轨道车辆车端吸能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并以某城市地铁A型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车端吸能元件配置参数,采用纵向动力学理论,利用MA-TLAB软件
神经皮肤黑色素增生症( 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为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的神经外胚层发育异常性疾病,其典型的特点为皮肤大面积或多发性先天性的黑色素痣并伴有中枢
在我省172个县(市、区)政协中,共有800多名主席、副主席。他们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积极履职,勤奋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奉献
目的 通过1例经蝶垂体瘤手术致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提高对经蝶垂体瘤手术安全性的再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例经蝶垂体瘤手术致创伤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讨论如何避
接种箱是食用菌生产的必备设备。常规木制结构,不仅笨重占地.同时木质结构本身具有一定养分,稍有潮湿极易滋生杂菌;积有灰尘又不便冲洗。笔者制作的接种箱.不占地方,可拆卸,制作费用
目的:利用BOLD和DECS技术进行语言功能区定位,实现语言功能区保护下肿瘤的最大程度切除。方法:对15例语言相关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利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技术和(或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2007 ~ 2011年近5年来的垂体瘤诊治,比较81例大型垂体瘤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提高垂体瘤的诊疗效果.方法 本组病例选取近5
目的 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神经轴播散转移,往往是肿瘤的晚期表现,患者病情会很快恶化甚至死亡,但是,临床也可见长期生存的病例,本病例探讨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神经轴播散转移的患
由于岩斜区脑膜瘤常累及脑干、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及附着于颅底的重要神经Ⅴ—Ⅺ的颅底孔处和岩骨的内侧、斜坡上,使手术操作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且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