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炉渗碳温度与能耗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1500kg装炉量多用炉渗碳层分别为1mm、2mm和4mm的渗碳温度与能耗情况,提出了不同渗碳层对应的能耗最低的渗碳温度.
其他文献
引用日本学者磯村良蔵的实验测量结果研究了Ms对全淬透柱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淬火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Ms的降低,工件表面压应力随之降低;2)Ms对残余拉应力峰值的影响较小,四种材料的拉应力峰值几乎没有变化,均在200MPa左右,但对峰位影响较大,即随Ms的降低,拉应力峰值逐渐向工件表面过渡;3)Ms越低,工件心部位置的压应力越大,表面位置的压应力越低.根据有限元模拟分
本文报道了用于处理大型半自磨用70Cr3NiMo合金衬板的新型自动化水空热处理技术,并对经新型水空热处理工艺处理后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检测分析.实践结果表明,较之初始风冷工艺(30~35HRC,15~20J/cm2),经新型水空间歇工艺处理后70Cr3NiMo合金衬板其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硬度值和冲击韧性分别达到43HRC和136J/cm2以上,与此同时,产品性能均匀性更优
人工神经网络近几年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并行计算能力、自学习能力、强鲁棒性等优点而被应用到热处理中.本文主要阐述人工神经网络在热处理工艺、热处理炉、热处理温控、热处理环境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热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试验钢的静态CCT曲线,用SEM观察分析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建立了相变点-冷却速度的数学方程,并回归计算得到了拟合度较高的相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相变点为AC1=737℃,AC3=867℃;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均有贝氏体生成,且随冷却速度升高,贝氏体种类发生变化,依次为粒状组织、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以及下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3℃/s时组织中开始有
铝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从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形变热处理和深冷处理评述了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固溶和时效处理的应用,并阐述了铝合金热处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重点集中在通过计算机模拟来优化工艺参数方面.
差速器齿圈通过余热正火代替常规的等温正火,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因奥氏体晶粒粗大,可明显提高产品的切削加工性能,并减少后续的渗碳淬火变形.
文章简述形变热处理的由来、分类,重点介绍了形变热处理在刀具、夹具、量具、五金工具、模具等工具方面的应用实例,指出形变热处理前途光明,应用广阔.
硬度检测是检测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最迅速最经济的一种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在检查原材料,监督热处理工艺正确性以及在研究固态相变过程和研究新材料,新合金中被广泛运用,规范热处理钢铁零件硬度检测管理是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硬度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求、质量控制、报告要求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去年(2016年)春天,江苏GX公司在研发立式辊磨机辊套及衬板过程中,遇到了抗磨白口铸铁退火硬度高的问题,厂方提供的情况表明,相当于BTM-Cr26成分的铸件,铸态硬度HRC57,经软化退火(950℃加热)后硬度没有下降,重复二次,硬度依然是HRC57,成为新产品研制中的一个拦路虎,希望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为此开展了如下工作,找出症结,分析原因,调查文献,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介绍了由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突破氢气使用界限,实现低温下粉末冶金件快速脱脂脱蜡和光亮退火功能的连续性热处理设备.通过自主创新"氧含量检测安全回路"和"露点检测与控制"等专利技术,同时引入符合欧盟市场准入条件的CE安全认证,对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产品质量提供了多重保障.这种炉子可以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