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TKI肺癌治疗纵览

来源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具有驱动基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取得显著疗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EGFR是HER/ErbB家族重要成员,它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类组织的细胞膜上,其结构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及胞内区,当EGFR受体受到相应配体的作用后,可诱导受体形成同型或者异型二聚体,引起胞外结构发生构象变化,进而激活胞内区酪氨酸激酶,使其残基磷酸化,进一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MARK通路及PI3K通路等,最终导致肿瘤发生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如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及转移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一种小分子EGFR抑制剂,它们通过内源性配体竞争性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化,进而阻断EGFR信号通路,最终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目前,临床上的一代TKI疗效相当,以阿法替尼为代表的二代TKI对于突变阳性患者也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大。第三代TKI克服了T790M获得性耐药,疗效卓越、安全性好,成为T790M阳性患者的首选治疗,但最佳的使用时机、次序以及新的耐药问题如C797S突变,仍需进一步探索,三代TKI是否能够取代前两代TKI成为一线治疗的探索也让人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本临床试验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全乳或胸壁放射治疗后,增加内乳和锁骨上内侧淋巴结照射放射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对于总生存率有改善趋势,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改善,乳腺癌专病死亡率显著降低。
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相比单药拉帕替尼治疗难治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转移性乳腺癌能改善预后.本试验旨在研究转移性乳腺癌中早期使用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的作用,并探索18F FDG-PET-CT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对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是有效的。治疗周后行18F FDG-PET-CT检查可筛选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而避免化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细胞易于脑转移,曲妥珠单抗无法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致使这类患者的脑转移成为突出现象.拉帕替尼可以经过血-脑脊液屏障.本研究目的是评价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于脑转移作为乳腺癌首发转移部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方案和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方案在首发脑转移的发生率、总体脑转移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现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拉帕替尼作为一个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被允许用于HER-2(+)乳腺癌患者.已有Ⅲ期试验证明在难治性乳腺癌患者中,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可以延长至进展时间,在联合紫杉醇用于一线治疗时,可以延长总生存时间.
比较氟维司群500mg和阿那曲唑1mg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的总生存率.临床试验的总生存率分析有诸多限制,包括在原始设计中没有计划总生存率分析,而是在疾病进展时间结果分析之后增加的研究内容,而且并不是所有患者参加了增加的总生存随访。但就目前的结果提示,氟维司群500mg比阿那曲唑延长了总生存时间。这个结果有待更大的111期FALCON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确认。
本指南目的是为合理使用乳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指导女性转移性乳腺癌系统性治疗提供推荐建议.采用方法是基于对2006年至2014年9月期间发表的系统综述,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及预期性的回顾性研究等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组织专家组(讨论),形成该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共计筛选出17篇符合标准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其中11项研究报道了原发灶和转移性病灶在表达激素受体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016年2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J Clin Oncol上就卵巢抑制(OFS)这一问题对激素受体(HR)(+)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更新指南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项研究(E3193、SOFT、TEXT和ABCSG-12)进行系统评价,以权衡雌激素受体(ER)(+)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标准辅助治疗基础上加用OFS的获益及风险.高危患者应当在辅助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
近年来肺段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肺部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对于ⅠA(T1aN0M0)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不亚于肺叶切除术,有利于保护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尤其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报道最多的是舌段、固有段、上段、基底段切除,这类肺段的解剖类似于肺裂融合的肺叶,手术技术类似肺叶切除术.其他更为精细的肺段切除术(如右上肺单段切除、固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五年生存率不足20%.我国2015年新发肺癌73.33万例,61.02万名患者因肺癌致死,均列各大癌症之首.肺癌病理分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将NSCLC分为驱动
临床肿瘤学的发展,见证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日新月异,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切实的临床获益.然而,随着对肿瘤进化认知的深入与治疗选择的多样化,崭新的挑战迎面而来.本文以能否发现可治疗的基因异常、如何应对肿瘤异质性的时空变化、耐药再耐药的无穷循环、微环境几个未来临床肿瘤学面临的四大关键问题为中心,对相关核心文献作一综述,以期探索发展策略.面对肿瘤时空异质性,在对肿瘤进化深入认知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