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了两种有机自组装单层膜作为过渡层在si基底上制备超薄类金刚石碳结构薄膜,这种以自组装单层膜作为过渡层的超薄碳膜相对没有过渡层的碳膜表现出更好的磨损寿命。
【机 构】
:
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
【出 处】
:
2008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保护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了两种有机自组装单层膜作为过渡层在si基底上制备超薄类金刚石碳结构薄膜,这种以自组装单层膜作为过渡层的超薄碳膜相对没有过渡层的碳膜表现出更好的磨损寿命。
其他文献
磨屑轮廓的雷达图分形表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磨屑轮廓表征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磨屑雷达图分形表征的计算原理。计算过程中,磨屑轮廓与背景分离过程最为重要,本文设定三种方法进行磨屑轮廓与背景分离:手动分离法操作简单,所得到的磨屑轮廓线受人工影响,精确度不高;自动分离法可以对一张图片上的多个磨屑进行自动处理和统计,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但对于磨屑轮廓与背景灰度值差别不大的图像,得到的轮廓结果往往有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的碱金属硼酸盐,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是一类新型无硫磷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形成了一层含硼膜,这层膜具有良好的摩擦性性能。利用PDSC评价了其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本文采用环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压力(栽荷)对反应烧结Ti3SiC2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增大,Ti3SiC2材料的干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摩擦因数在正压力30N时最大,而磨损量则在40N时最大。通过SEM分析了压力对Ti3SiC2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
使用了四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添加到以SiO3水溶胶为磨料、H2O2为氧化剂的碱性铜抛光液中进行抛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当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质量分数为0.25%时,抛光表面质量提高,表面粗糙度由Ra=13.54(A)下降到了Ra=8.976(A),同时有效地减轻了铜抛光表面的划痕和腐蚀,其原因是聚氧乙烯链可以通过醚键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而在聚氧乙烯周围形
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的Cr-Al-N涂层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摩擦性能,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Cr-Al-N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Al元素对涂层结构、硬度、抗高温氧化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该涂层的发展趋势。
研究了淡水龙虾(克氏原螯虾)螯的力学参数及微观结构,用纳米压痕仪测得龙虾螯的弹性模量均值为5.276 GPa,硬度为0.269 GPa;龙虾螯断面的微观结构表明,螯是由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构成,其中外表皮层和内表皮层是由螺旋夹板层构成。运用UMT-2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龙虾螯表面摩擦性能,水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大于干摩擦因数。该研究为轻质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和天然生物材料摩擦学的研究提供仿生学基
热喷涂涂层在耐磨、隔热等工程领域的应用,往往会涉及应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等现象,涂层的硬度、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是涂层的重要性能参数。由于热喷涂涂层成份和显微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加上测试误差等影响,涂层力学性能测值存在一定离散性。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Al2O3、Cr2O3、Al2O3-TiO2等陶瓷涂层,结合韦伯分布统计手段,探讨了显微硬度、抗折强度等力学行为与涂层结构特征和测
采用2.5维针刺整体炭毡为坯体,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C多孔体,采用熔Si浸渗C/C多孔体制备了C/C-SiC陶瓷制动材料,研究了C/C-SiC陶瓷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C/C-SiC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材料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及其磨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C-SiC制动材料中适量的SiC基体有利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在摩擦表面形成连续的摩擦膜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在GCr15基体上沉积TiNi形状记忆薄膜,550℃真空退火1 h得到超弹性较好的TiNi晶态薄膜。比较溅射态薄膜和真空退火薄膜的耐磨性,并对真空退火薄膜分别在室温和低温下(氮气作为温度栽体)进行摩擦实验及耐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退火薄膜的表面未见磨痕,但可见配副材料的转移和粘着。溅射态薄膜的磨痕上可见表面薄膜已完全剥落,且其配副磨损也更为严重;真空退火薄膜低温下的摩擦系数较小
管筒状零部件在工业中得到了较多应用,如各种管道、气缸、枪炮身管等等,为了提高这些零部件的服役寿命和工作精度,经常需要对管筒内壁进行表面处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由于环保以及精密等原因受到了人们重视,然而对于管筒(尤其是细长管筒)内壁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原因在于在管筒内部的狭小空腔里,一方面等离子体很快耗尽,另一方面等离子体的补充速度很慢,因此人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等离子体浸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