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高通量筛选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和钛合金由于它们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成为最受欢迎的生物材料之一。其中钛表面纳米结构由于与生物大分子尺寸较为接近,具有可装载的空腔,极高的比表面积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许多研究表明,由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结构类似于密质骨的纳米结构可作为成骨修复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尺寸可以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纳米管结构性质对生物学相应的影响展开研究,但至今仍没有一致结论,如应用于成骨修复的最佳二氧化钛纳米管尺寸仍存在争议。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制备方法众多,所获得的纳米管结构性质也各不一致,采用传统方法筛选评价最优结构及性能参数耗时长成本高且会引入各种实验误差,如何快速筛选并评价具有最佳骨修复特性的纳米阵列结构是当前的一个挑战。我们采用双极阳极氧化法制备宽范围尺寸的梯度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将其应用于二氧化钛纳米管特性的快速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能简单快速地筛选出最适合于细胞黏附生长的纳米管,实现材料的快速筛选和优化。
其他文献
机体约有80%以上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都起始于黏膜表面,黏膜免疫是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重要屏障,疫苗通过黏膜免疫可以引起机体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应答,但是疫苗在进入机体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体内酶的分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疫苗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和发展一种有效的黏膜免疫佐用以增强机体对病原的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荧光碳点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低细胞毒
口服给药作为一种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的给药系统,是癌症化学疗法的理想给药方式.但是胃肠道环境的破坏作用、小肠上皮细胞高表达的P-糖蛋白(P-gp)的外排作用以及药物自身的疏水性导致大部分抗癌药物的口服利用率极低[1,2].本文通过碳二亚胺反应将槲皮素枝接在水溶性壳聚糖上,从而合成了一种可自组装为胶束的天然聚合物药物结合物—槲皮素壳聚糖(QCS).通过超声自组装法,QCS 可自组装为纳米胶束,其疏水性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以离散叠加为原理的制造技术,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短时间内精确构建出复杂的结构,具有制备快速化、功能个体化、形貌精确化等显著优点。定制化的生物医用器械,已被认为是3D 打印将来的主要应用方向。然而,尽管3D 打印器件在形貌控制与力学性能上有独到的优势,但目前打印原料并不成熟,打印成品的表面性能往往不能满足生物医用的实际需要,从而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范围。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课题组的前
近年来,钛凭借其优异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被视为骨组织修复和替换的优选材料.骨修复材料要求其本身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生物活性,钛的质量轻、弹性模量较低、比强度较高、耐腐蚀性能好,但缺乏一定的生物活性.为了提高医用钛植入体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对钛的表面改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另外,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骨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合成HA 的脆性大、韧性差、强度低,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阻.本
蛋白质吸附是决定磷酸钙生物材料生物学性能的关键因素.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参与蛋白质的吸附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附行为.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钙磷离子溶液环境下,蛋白质在羟基磷灰石(HA)(001),(100),(110),(010)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比酸性蛋白更有利于HA 表面的吸附.HA(110)表面比HA(001)和(100)吸附更多酸性蛋白.HA(010)表面吸附较多
碳点具有明亮的荧光发射、优异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且其成本低廉并易于制备,因此在生物成像、生物分子的检测、细菌鉴别、微生物活/死鉴定以及药物递送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1-4].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溶剂热法以硅烷化试剂为原料一步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碳点,该碳点同时具有微生物和斑马鱼成像、线粒体靶向细胞成像以及Fe3+检测的能力.所制备的碳点显示出优异的荧光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
碳纳米管(CNTs)拥有独特的一维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可作为载体材料增加电子转移速率.但是,CNTs本身容易团聚,成束出现并且表面缺少活性基团,这对电极界面的构建是十分不利的.目前,活化CNTs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表面强烈的氧化过程,例如通过浓酸加热回流的方法产生大量含氧功能基团(例如羟基、羧基、羰基等).然而这种强烈的氧化处理过程会严重的腐蚀CNTs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缺陷
1 引言院内细菌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根本原因是细菌在医用材料表面的粘附进而形成顽固生物膜[1]。目前,广为认同的院内细菌感染路径之一为存储时细菌在医用材料表面的粘附[2]。因此,构建杀菌性生物材料表面对于及时杀死外源性细菌,减少院内感染机率具有重要意义。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钛表面制备辛伐他汀羟基磷灰石涂层,利用成骨细胞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10-7、10-6、10-5 和10-4 mol/L)在纯钛表面制备涂层.对其表面进行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FTIR 检测.用LC-MS/MS 法检测涂层表面辛伐他汀的释放量.通过对MC3T3-E1 前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检测来评价涂层促成骨能力.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棒状
纳米颗粒磁感应热疗是一种恶性肿瘤的物理新疗法,无放疗和化疗的强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一次置入,多次重复治疗,直至达到医疗效果为止.尤其是对于人体某些不宜手术切除的重要器官恶性肿瘤(例如,脑胶质瘤、舌癌等)的治疗具有其它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磁感应热疗还能激发正常组织的主动免疫功能,清除其他病灶和避免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近年来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纳米颗粒磁感应热疗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