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术前后牙槽嵴模型三维对比分析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术前后三维数字化牙槽嵴模型17例,通过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对三维数字化牙槽嵴模型进行三维的长度、宽度及不同区域体积对比,整体了解唇裂修复术后腭裂修复术前牙槽嵴的变化趋势.[方法]在三维数字化牙槽嵴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利用通用的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7.0进行唇裂修复术前后牙槽嵴模型特征线的提取、参考点的定位以及基准平面、基准坐标轴的建立,进一步通过配准完成手术前后牙槽嵴模型的比对,测量牙槽嵴模型前部裂隙宽度、前部牙弓宽度、后部牙弓宽度、牙弓整体长度、裂隙前牙区体积、非裂隙前牙区体积、非裂隙尖牙区体积、裂隙尖牙区体积、非裂隙后牙区体积、裂隙后牙区体积等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聚焦2011年植入性器械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结果发现对于永久性心房颤动房室结消融后的患者,在减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方面,CRT要优于传统的右室起搏,同时提出了人体非外科经皮剑突下途径置入心外膜起搏电极的可行性,网络化的多极左室电极以避免膈神经刺激,可置入血管内除颤器等极具了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亮点。
本文阐述了CIED感染及移除的定义,有关研究表明,支持在确诊CIED感染后早期和完全的移除手术能改善临床预后,因为虽然移除手术可能在极少数患者出现致命并发症,但移除手术延迟会导致显著增加的死亡率。因此鉴于目前证据,虽然LIED移除术本身可因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但发生率非常低,而CIED感染后尽早完全移除可以改善整体预后。
本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现状,指出到目前为止,心肌梗死后早期合并心功能减低患者猝死的预防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循证证据显示ICD不能带来明显临床获益,指南也不推荐这类患者置入ICD,家中自备AED也未能挽救大多数患者的性命,期待背心式心脏除颤器可以带来一定的效果。在进一步临床研究结果和指南改变之前,目前对于这类患者,应该更主要关注心功能的改善和缺血事件
本文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进行了概述,探讨了ICD放电的危害,总结了不适当放电的原因,指出不适当治疗是ICD置入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不适当治疗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①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并引起了心理问题;②导致ICD电池提前耗竭;③有些不适当治疗会加速并恶化心律失常;④反复电击损伤心肌并使心功能恶化:因此,发生ICD不适当治疗应尽快找出原因,消除各种诱发因素,调
本文对ICD放电后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紧急管理、长期管理、药物管理等管理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ICD术后放电的管理,首先要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血流动力学等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需要对器械放电进行鉴别,尤其是反复电击者需紧急完成。恰当电击治疗要明确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优化ICD治疗;如为不恰当治疗,明确原因最为重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常辅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理干预等综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所见所遇,总结了高危心脏性猝死植入ICD较少的原因,提出了扩大适应证的宣传,借鉴他汀类预防心血管事件、房颤消融、冠脉支架等的宣传经验,针对ICD的特殊性与与其他专业学组(包括冠脉、心衰等)及其他相关普通内科和社区医生进行相互交流,通过相关专业协会等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普及教育,使大众知晓心脏性猝死及ICD疗法等扩大ICD植入比例的对策。
本文分析了ICD高除颤阈值的概念,指出高龄、低射血分数、NYHA分级班级或以上、近期使用胺碘酮(近6周内)以及在右侧胸部置入除颤器是发生高DFT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祛除可能引起高DFT的诱因,尽可能避免或减量使用可能增加DFT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镁低钙血症)与酸中毒。在置入术前应尽可能改善心功能并减轻肺水肿,置入术中麻醉时应避免出现低氧血症,使用除颤电极的右室环极作为除颤回路的阳极与
本文比较了单腔与双腔ICD功能,单腔ICD只有心室电图,仅凭感知心室波的频率、间期、突发性、稳定性以及与模板R波形态学比较后进行室速、室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双腔ICD则增加了心房电图,因此能分别计算心房波和心室波的数量,分析两者出现的时间,进而做出房室关系的逻辑分析,最终做出心动过速类型与机制的诊断,大大提高了IC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双腔ICD心律失常诊断功能明显占优势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增加了
本文就运用背脊髓刺激治疗心律失常进行了探讨,指出脊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恢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平衡,改善心功能,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心梗后心力衰竭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PVC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的一些进展,指出频发PVC引发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中,除了机械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无症状且LVEF正常的患者,应每年进行心脏超声随访。当患者出现LVEF下降时,无论是否伴有症状,都应通过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来减少室早的发生,并通过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来评估疗效和预后。导管消融是根治室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消除室早后,在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