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与外地人地方认同的差异:基于四地样本的分析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本地、老家等地方概念因其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与个体建立的关系,以及因为户籍制度、迁徙因素而对个体意义重大,是分析个体心理的重要变量.在西部边疆某地区和内地中部地区(市)收集大学生样本,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收集多样化样本,共得到3440个被试(合并样本上,45.5%为本地人),用地方认同量表测量户籍所界定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地方认同,同时在部分样本上测量其他变量.
其他文献
通过要求被试分别在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完成空间参照框架的判断任务,考察了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听力正常人群,听障人群完成自我参照框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更长,而在完成环境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无差异;(2)听障人群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反模式。研究表明了听障人群在听力功能受损后,其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也产生了变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动作短语时,被试操作任务(SP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语词任务(V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操作效应或SPT效应,并认为此效应源于SPT增加了项目特异性加工,使得动作与物体形成一个整合的表征。因此,SPT应该对人们如何再认动作产生影响。情景记忆的双加工理论认为记忆由熟悉性与回想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所支持。
当今社会,商业伦理事件频发,商业伦理决策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而传统上一般关注个体在商业伦理决策中的表现,却忽视了大多数商业伦理决策都是由团队而非个人做出的事实。鉴于此,本文从团队的角度探讨了伦理领导对团队伦理决策的影响,并从信息取样模型的视角揭示其影响机制。
随着员工工作压力的日益加重,工作场所中员工的压力及工作倦怠受到重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简称JD-R模型)简洁地通过"激励过程"和"疲劳过程"两种潜在的心理过程,解释了工作倦怠的产生机制,并认为导致工作倦怠的因素有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
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为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或创造性地解决某个问题,通常会采用临时团队的组织形式,将具有多样的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组织任务。
知识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而隐性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传授方式和培养现代员工的新型手段,师徒制是隐性知识转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三十年来,师徒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合作行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信任作为影响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对合作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
工作倦怠可以"感染"给配偶或同事,使那些与其关系亲密的人在情感、认知、生理、行为、动机等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本研究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资源保存理论、及工作倦怠传染理论,采用两波纵向设计研究了工作倦怠在领导—部属间的感染效应及其机制。
以往的研究倾向于将员工建言视为一种组织公民行为,然而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建言具有自我服务的效能或工具性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探讨了成就动机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民族社会化觉察是指少数民族孩子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所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感知。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548名少数民族初中生作为被试,其中景颇族251名,傣族297名。研究设置了包括由对景颇族偏见及对傣族偏见两类线索引发的冲突情境,以比较景颇族、傣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