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西尼罗病毒cDNA构建及应用

来源 :2006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尼罗病毒型脑炎是由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WNV是一种蚊传病毒,常见于非洲、西亚和中东,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发烧病妇分离,因此命名为西尼罗病毒(17),该病毒能感染人、鸟、蚊子、马和其他哺乳动物,传播途径有蚊虫叮咬(主要是库列蚊Culex spp.)、输血、器官移植、胎盘传播、哺乳传播(4).自1999年从美国纽约大量不明原因死亡的乌鸦体内分离病毒以来,该病毒已造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病毒性脑炎流行(3,8).截至2004年底除华盛顿、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没有报道人感染WNV,全美其它州国均有人感染WNV的报道.1999-2005年全美共有19525人感染病例,死亡771人(1),大约80%人感染病毒不表现临床症状,20%人出现类似流感症状,包括头痛、发烧和肌肉疼痛,对老人和婴幼儿威胁较大,可以发展为脑炎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10%.最佳预防办法是避免蚊虫叮咬,目前尚无人用疫苗(10),但马的预防有灭活疫苗,2002年9月美国农业部正式批准马用疫苗的生产(5),并进行了临床应用的评价.本文介绍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西尼罗病毒cDNA构建及应用情况.
其他文献
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1996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引起鹅发病、死亡,1999年以后多次从中国南方表面健康鸭体内分离到该亚型病毒.2003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引起禽流感暴发,并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和中国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2005年,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野生鸟类的大规模死亡,并随野生鸟类的迁徙而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在这一报告中,我们将对1996年以来
为了掌握布病疫情动态及发展趋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3年来我们对全地区从事接触畜牧及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验,现将调查结果作一分析研究.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据中国CDC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在中国的流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研究运用基因突变、反向遗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将狂犬病毒(RV)糖蛋白基因(G)从第四位重排于第一位,并成功地拯救已发生基因重排的狂犬病毒.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RV各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我国海关从越南旅客携带的45只鸡、鸭、鹅蛋壳冲洗物中应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阳性样品,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NAIRL)鸡胚接种检测分离到3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序列分析发现3株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与1997年引起香港人发生禽流感的H5N1亚型AIV高度同源;说明HK-H5N1-97-like病毒在自然界中仍然存在.动物接种实验表明,3株病毒能够在BALB/C鼠肺脏复制,不
目的 了解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狂犬病的特点. 方法 收集人狂犬病病例个案对未免疫、免疫不全与免疫失败三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未免疫、免疫不全与免疫失败三组病例比较表明,病人性别、病程和暴露方式、怕风和怕光的构成相同.前者农民占70.8%、平均年龄41.0岁,中等伤占45.19%,74.03%的人伤口未处理,平均潜伏期最长(67天);免疫不全与失败者以学生儿童多,分别占43.3%、45.4%,平均
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完整的血凝素基因(HA)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了瞬时表达验证.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其HA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由RKKR↓ GLF突变为RSSR ↓ GLF,使其具有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并构建了表达突变后H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m.将pcDNA-H5和pcDNA-Hm分别与MuLV假病毒
将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VAX1-HA-IL2)、SL7207(pVAX1-HA-IL18)、SL7207(pVAX1-HA-IFN-γ)、SL7207(pVAX1-HA-CpG)、SL7207(pVAX1-HA)和SL7207(pVAX1)经口服和滴鼻途径首免3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二免后3周攻毒,结果表明SL7207(pVAX1-HA-CpG)、SL7207(pVAX1-
自从我国爆发SARS后在我国政府的协调下对SARS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等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由于国际间合作,我们现在已知道SARS传染病是由于一种人类的coronavirus(HCoV)传染所致,现定名为SARS-Coronavirus(SARS-CoV).多株SARS-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已经测定,其中的一些病毒蛋白的功能也已确定.这些核酸序列已经在GenBank上可以查到,为研究安全、有效的
以纯化的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重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共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F7、6H3和8E4,其单抗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1、IgG1和Ig2a.经间接ELISA、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这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西尼罗河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生呈持续上升趋势,稳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和死亡总数之第二位,病死率和死亡率则位居各传染病首位,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和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诊断方法对于防控狂犬病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狂犬病毒(RV)ERA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RV N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RV ERA株N蛋白基因进行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