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泰山观的变化——关于秦始皇刻石和《淮南子》中泰山记事的比较分析

来源 :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拔1545米的泰山是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泰山山脉的主峰。这座山不仅被称作五岳中的东岳,而且还居五岳之首。从汉代起,泰山被看成是主管人间生死的山,特别是到了后汉时期,人们认为泰山是泰山府君管辖冥府的所在,是死后灵魂归属的地方。此后泰山和黄河、北斗一起,被作为壮大和永久性的象征而一直被人们所崇尚。并且是国家举行祈愿农业丰收,退治干旱、洪水等祭祀仪式的地方。 那么泰山确切的是从什么时候,以什么缘由被尊崇为五岳之长的呢?本文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形成这种泰山观的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的泰山封禅。
其他文献
“光灯吐辉,华幔长舒”。灯具是人类掌握火以后的一项很重要的发明。灯具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还难以作出确切回答。从目前考古资料看,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制作亦很精美,可以看出在它们之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不短的时期。汉代铜灯的形式很多,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座灯、行灯和吊灯。
几位艺术史学者近年发表文章,讨论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汉代前后的“胡人”图像问题。其中,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邢义田先生大作《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于中外资料多所搜集著录,详加考证,概括了自东周至秦汉时期,“凡曾与受斯基泰文化影响的游牧民接触的周边民族,不论是地中海的希腊人、罗马人、西亚的波斯人、中亚的贵霜和东亚的中国人,都曾相当一致地注意到这些不同的游牧民在装束上的类似特
北魏政权的统治阶级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它崛起于十六国时期,由北方南迁入中原,并建立了政权。北魏的建立以太祖拓跋珪即代王位、定都盛乐、建元登国、改国号魏一系列政治建制为标志。北魏以分裂成东魏、西魏为结束。自公元386年至534年,近一个半世纪,北魏作为一个成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南北东西文化大融合,是北魏文化的特色,也是北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中国
道教史的研究告诉我们,道教之发轫应在东汉中晚期,然而历史学的界定往往由于考古学证据的缺席而显得并不充分,在这一点上道教史并不例外。因而,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加深对早期道教遗存的研究,对于了解道教形成的背景则将有极大的帮助。长安、洛阳两地区大量东汉墓葬的出土为我们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当然,也给我们在此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岭南地区是以五岭山脉的阻隔,以珠江流域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区域。秦汉以前,这里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区。相对落后的社会进程与以越文化为主体的面貌是本地区秦汉以前的客观情况。岭南汉文化的形成是以秦平岭南战争将该地区纳入秦帝国的版图为契机。西汉前期的南越国是岭南汉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汉武帝平南越进一步加速了岭南汉文化朝着大一统的汉文化方向发展。岭南汉文化的发展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基础和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具
汉代辽东半岛和西北朝鲜属于“汉墓幽州分布区”的范围。西汉初年的东北郡县延续燕秦格局,包括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设置苍海郡,未几而罢。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郡,习惯上称为朝鲜四郡。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东汉安帝时设置辽东属国。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建安年间(公元196—21
中国的铸造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著名的商周青铜器以及秦汉铁器就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叠铸技术是在传统的范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它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降低成本,而特别适合于小型铸件的大量生产,所以直至今日在工业生产中仍大量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山西省夏县禹王城遗址上,先后发现了二座烘范窑,窑内出土约300套左右的叠铸泥范,均尚未浇铸,数
山东地区位于黄河下游,早在距今约九千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既已出现较早的原始农业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进步,至汉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已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兼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试从农耕、水利、农作物、储藏与加工、家畜家禽等方面,对汉代山东地区的农业进行初步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与中国同处东亚大陆的朝鲜半岛,北与中国的辽宁、吉林两省沿鸭绿江和图们江相邻,西隔黄海与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省相望,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促使双方的交流往来很久之前就已开始.这一交往过程历经几千年,时紧时缓,相持相续,在整个东亚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的汉朝时期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为现今世界东方文明的构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将从双方交往的基础条件—人员迁
本文研究弥生文化是日本列岛最初的真正的农耕文化,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因为绳文时代已有栽培有用植物的迹象,所以在弥生时代以前,大陆的农耕方法可能几次传人日本列岛,但是,日本列岛的广大地域接受大陆的农耕技术是在可能的有限的范围内,所以,弥生时代的开始成为日本列岛文化的新时代。弥生文化是在大陆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以此为契机,以后与大陆的联系更广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