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PLMR微波辐射计的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反演

来源 :第三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游绿洲试验区位于张掖市南部的盈科与大满灌区,主要作物为制种玉米及大田玉米.在2012年"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Heihe 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简称HiWATER)中游加强试验期间,进行了多次航空遥感试验,其中有高光谱、热红外(CASI,TASI,WiDAS)等多种传感器与微波辐射计(PLMR)的组合飞行.PLMR在中游试验区的飞行,使我们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微波亮温数据,利用PLMR亮温反演的土壤水分信息,可以作为流域陆面、水文模型及数据同化的重要输入参数,对于揭示绿洲灌溉空间格局以及发展土壤水分产品的尺度转换算法也有重要意义.PLMR(Polarimetric L-band Mutibeam Radiometer)是L波段双极化多角度机载微波辐射计,有6个通道,入射角分别为±7°,±21.5°,±38.5°,中心频率1.413 GHz,带宽24 MHz,灵敏度<1K.在PLMR飞行期间,进行了不同航高及重轨多角度飞行,获取了从100m到700m不同分辨率的多角度微波亮温数据.L波段微波能穿透更深层的土壤,对植被的穿透性也更强,更加适合反演土壤水分,航空遥感试验期的7、8月间正是玉米等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如何在农作物覆盖的地表条件下获得较为精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土壤水分产品采用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L-MEB(L-band Microwave Emission of the Biosphere)是基于辐射传输方程一阶解的半经验模型,在植被建模方面采用了τ-ω模型的思想.运用L-MEB模型,并将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1)和叶面积指数产品(MYD15A2)作为模型的先验信息输入,借助优化算法(遗传算法),使模拟微波亮温TBsim与PLMR观测亮温TBmes所构造的代价函数∑(TBmesTBsim)2达到最小,从而实现对PLMR亮温数据的反演,得到5cm左右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多源数据及PLMR双极化、多角度信息的综合运用,可减少土壤水分反演的不确定性.HiWATER中游试验5.5km×5.5km核心观测区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拥有180多个土壤水分和温度观测节点,可为PLMR亮温的土壤水分反演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密集分布的地面验证数据.下一步的工作将结合航空飞行试验中的高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数据,综合利用多源信息,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
其他文献
海洋二号(HY-2)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于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2012年3月2日投入业务试运行.在使用卫星高度计的观测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筛校准,以得到海洋上的有效数据,并且保持不同卫星高度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卫星高度计获取的是沿轨数据,并且重复周期最快的也要10天,单一卫星高度计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存在明显
分析FY-3微波成像仪在轨性能稳定性,既可以为用户单位提供应用数据的可靠性保障,又可以为载荷研制单位提供产品性能评估的依据.在轨获取的亮温数据是微波成像仪对地球观测的最终输出,亮温数据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出载荷系统的性能优劣.利用地球表面辐射特性稳定的目标作为在轨定标场,对微波辐射计进行在轨定标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长期观测地球最低亮温目标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微波成像仪系统在轨性能的稳定性,具有
基于GNSS海面反射信号的海洋环境遥感是GNSS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海洋潮汐测量的手段主要包括水尺验潮、浮子式验潮仪、声学式验潮仪等,在接近潮汐预报站点的海域也可利用潮汐表得到海面高度,但是,在远离海洋观测站点的海域,或要求对海面高度进行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测时,则需要更有效的海面高度测量方法。
风云三号(FY-3C)极轨气象卫星计划搭载一台先进的大气微波探测仪(Advanced Microwave Atmosphere Sounder,简称AMAS),用于同时探测大气温度廓线和湿度廓线.与第一代微波湿度计MWHS相比,新一代AMAS在性能上有很大提高,频率在原来的150GHz和183.31GHz基础上,增加了89GHz和118.75GHz探测频率.其中118.75GHz是世界首次在极轨气
一、概述自从美国于1 978年成功发射首颗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的SEASAT卫星以来,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与二维高分辨成像能力的SAR卫星已经成为对地观测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ore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利用两副天线从对目标进行观测,根据天线配置不同,可
会议
微波海洋遥感中认识和理解复杂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验研究,但开展真实的海试实验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环境条件不可控,环境参数难测量。如果能在条件可控的水槽实验室内开展微波探测实验,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环境条件可控,环境参数容易测量,是研究微波海洋遥感机理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
已有粗糙月面对微波辐射亮温的影响研究是基于几何光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是粗糙度影响程度与探测频率无关.对于地势平坦的月海地区,可忽略地形起伏的大尺度粗糙度,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月表存在微尺度粗糙度.如据典型月海地区Apollo12的样本分析,其表面的标准离差h为0.9mm-3.6mm之间,均方根倾角9在13.9°-37°之间,这种粗糙度在嫦娥1号和2号搭载的多频率微波辐射计3GHz,7.8GHz、
水面船只探测、分类和识别在国防及海上交通等方面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一直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极化SAR的极化信息,运用目标分解理论,分析了多种典型船只的极化SAR散射特征,并发展了一种船只分类的新方法。本文首先运用边缘检测法从SAR图像中提取出船只的轮廓,得到船只像元;然后对SAR船只像元进行极化目标分解,包括Pau
土壤水分是控制陆地和大气间水热能量交换的一个关键参数,同时也是陆面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遥感平台提供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土壤水分,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不足。被动微波数据较热红外、主动雷达数据而言,更能精确的反演地表土壤水分。被动微波数据对土壤水分信息敏感,重返周期在1到3天,可以捕捉到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信息,但是其空间分辨率较低(25km-40km),一般适用于大尺度研究。星载可见光
从极化SAR图像数据中,我们可以提取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从而实现全极化数据的分类、检测和识别等应用.这需要我们对极化数据进行分析,有效地提取出目标的散射特性,其理论核心是目标极化分解.极化SAR现有基于模型的相干分解和非相干分解,对方位角得的处理有所不同.下面给出了Pauli分解和Yamaguchi分解为例.Pauli分解[1]表达式如下,[SH,v]=a[Sa]+b[Sb]+c[Sc]+d[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