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腹膜炎患者腹膜透析液三种微生物培养方法阳性率比较

来源 :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三种不同微生物培养方法的阳性率,寻找最佳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提高阳性率,以利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因腹膜炎入住我科的腹膜透析患者2l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7~75岁,平均(56.313.4)岁.所有患者在留取腹透液标本前均未使用抗生素.仪器和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BacT/A1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的血培养瓶、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40C型医用低速离心机.标本的采集及培养:方法l:无菌操作抽取5~10ml腹透析液注入血培养瓶放入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方法2:无菌操作抽取50ml腹透析液注入无菌瓶中,再用离心机以3000转/分速度离心15min,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3~5ml无菌生理盐水后再悬浮,并注入血培养瓶放入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方法3:无菌操作抽取50ml腹透析液注入无菌瓶中,再用离心机以3000转/分速度离心15min,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3~5ml无菌生理盐水后再悬浮,并分别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中.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菌种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对阳性标本接种分离并鉴定细菌,必要时采用API或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药敏试验K-B法,按照CLSI-M100-S17规定判断药物敏感性,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结果:(1)血培养法阳性率为61.90%(13/21),离心后血培养法阳性率为76.19%(16/21),离心后接种法为76.19%(1621).三种培养法的阳性率之间比较,2=0.815,P=0.665;离心后血培养法和离心后接种法的阳性率均高于血培养法,但差异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血培养法微生物出现时间(24.97±24.90)小时,离心后血培养法为(23.43±24.84)小时,离心后接种法为(56.00±24.00)小时.三种培养法的微生物出现时间之间比较,F=5.058,P=0.01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血培养法微生物出现时间与离心后血培养法之间比较,t=1.546,P=0.896:血培养法微生物出现时间与离心后接种法之间比较,t=-31.029,P=0.016;离心后血培养法微生物出现时间与离心后接种法之间比较,t=-32.574,P=0.008.结论:1.离心后血培养法和离心后接种法阳性率较高,但与普通血培养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微生物出现时间血培养法和离心后血培养法快于离心后接种法;3.离心后血培养法为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微生物培养的最佳方法;4.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以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其他文献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由于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耐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不理想,同时免疫抑制剂又使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且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属于目前临床治疗最为棘手和预后差的病种之一。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病,早在1968年由法国病理学家Berger最早报道该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肾脏病学界业已达成共识: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IgA肾病在临床上有二大显著特征:反复出现的肉眼或镜下血尿,免疫病理表现为系膜区IgA沉积或以IgA占优势沉积为主要特征.
目的:观察FK506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65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分别给予FK506 0.5、1.0mg/kg.d灌胃,共4周.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FK506(0.5,1.0mg/kg)组.4周后观察大鼠肾重/体重与尿白蛋白排泄率(AER)、Ccr的变化,并行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
目的:探讨FK506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K506(0.5,1.0 mg/kg)组.4周后观察大鼠肾重/体重与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变化,并行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骨桥蛋白(0steopontin,OPN)及NF-B p65的表达.结果:FK50
目的:探讨以FeNa=0.2%为界评估初诊初治NS患者血容量状态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初治NS病人以FeNa=02%为临界值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尿渗透压、血渗透压、尿素氮、尿素氮/肌酐、Hb、24h尿钠、24h尿钾、FeNa、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的差异。结果:FeNa.0.2%的NS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醛围酮、Hb均显著升高(P0.2%时则支持高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不同分期及原发病脂质代谢紊乱特点及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调节血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探讨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800人,进行CKD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检测血清肌酐(Scr)、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开发的适合中国人群的改良MD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C/HPC)数目、凋亡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性18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37±17)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4±5)年,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目的:观察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入选标准 (1)符合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标准; (2)年龄18--60岁;(3)肾活检病理分组为lee氏Ⅲ级以上; (4)足量激素治疗12周以上尿蛋白定量仍持续≥lg/24d、时或较治疗前尿蛋白定量减少幅度0.05)不良反应较轻,病人耐受良好。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方案是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一种临床用药选择,但对远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SIGIRR表达的变化及其与SLE活动度的关联.方法:52例SLE患者来自安医大一、二附院风湿科及肾内科,并从体检人群中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3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5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中SIGIRR表达量,同时收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SLEDAI、C3、C4、ESR、CRP,比较SIGIRR在正常对照与SLE患者之间的表达差